如果說,寫作的熱情能夠被比喻成一團火的話,那麼,提綱就是能夠在火頭不健旺的時候,去加強這個火頭,在火熄滅的時候,有可能重新點燃這個火的一種工具。提綱也隻能提供這樣一種可能性。這個可能性是讓每個作者在看自己當初滿懷著熱情與憧憬的時候寫下的提綱的那個瞬間,有可能回想起自己當時的衝動從何而來,能夠讓自己當時的感受重新回到自己身上的可能。
與一個簡單的創意相比,一個健全的故事體係,似乎是完成這個任務的更好的選擇。
同樣,提綱應該起到這樣一個作用,那就是,在按照著提綱進行寫作的時候,作者應該能夠了解到不遠的將來會發生什麼,在比較遠的將來會發生什麼,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故事前後矛盾的地方。
或許,提綱應該起到最低限度的作用——讓我們的思維保持在故事的線索上。或許我們會想出很好的點子,細節,橋段等等,但這些東西,應該是符合我們事先所擬定的故事需要的,而不是隨意地設想,然後為了將這些好的東西放進去而去編織情節。故事的情節,故事裏的各種人物的既定性格是很有可能因為在不恰當的時間不恰當的地點使用了不恰當的額外因素而變得和我們頭腦中的印象,和讀者心目中的印象有了出入。或許讓自己的思路始終保持在一個情節的單一軌道上並不符合任何時代的寫作的原味,但是,在網絡上,這是一個絕對有效的保證自己高速生成合理的文字段落的方法。哪怕在一個作者再低潮的時候,按照一個提綱將那些情節寫出來,也是一個簡單的工作,或許那些片斷,那些章節會在這種情況下變得無味,變得平淡,但是,既然有了一個可以參照的基礎,那修改就是一個更為簡單的工作了。
提綱,既然是這樣一個東西,那麼,提綱是否有可以修改的餘地或者說更大的彈性呢?我想,是完全可以的。提綱的彈性因為網絡寫作中和讀者,尤其是和讀者中間的那些創意高手和建議高手的互動而顯得尤為重要。提綱是一個可以修改的文本,可以隨時有新的元素進行補充。這樣的補充分為兩種,一種是對於提綱的細節進行補充,隨著各種材料和想法的累積,一個提綱可以變得異常豐富,甚至一個提綱會隨著各種細節的補充而變成小說本身的草案,使得寫作小說文本的術後,我們要進行的工作僅僅是將這些材料用自己習慣而讀者喜歡的語言表述出來。但,實際上,提綱要達到這樣的豐富程度,很難,也很少見,並且要花的時間可能並不比寫作小說文本本身少。這並不是一個經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