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一下
如果你的小說遵從的是主角無敵,主角最大,主角最好命,兩個凡是(凡是主角……凡是主角……),天底下一半的雌性動物屬於主角等原則;把權術陰謀努力寫得三歲小孩也看得懂並且能運用出來,那麼就比較有網絡氣質
最近一段時間,在作者群裏,還有和幾個朋友之間,都提到了提綱的問題。一些朋友關於提綱的問題,益發顯得我先前關於自己寫東西之前要寫提綱的論調有些冒失了。是的,提綱,雖然作為我個人的習慣,說不上是個好習慣或者不好的習慣,但無論如何,對於提綱本身的功能,自己的認識仍然停留在一個比較淺薄的階段。不過,既然有人提起了這個話題,自然,哪怕再有賣弄的嫌疑也應該將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稍稍解釋一下。
每個作者,再開啟自己的一個故事的時候,應該都是有著某種衝動。這個衝動從一個創意開始,當一個作者覺得有一個點子能夠吸引自己進行寫作這個艱苦枯燥的工作,並且覺得這個點子也同樣可以吸引一些能理解自己的意圖的讀者的時候,或許就會開始進行寫作。無論如何,我們是應該讚賞這種寫作的衝動的。因為每個作者的內心,在有了一個這樣的主意的時候,內心激蕩著的寫作熱情,和古往今來的任何作者都不會有任何區別,也不會因為文本質量和作者不同的寫作能力而有區別。有多少偉大的作品,或許就因為這樣的衝動而誕生了。
可是,寫作熱情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但寫作熱情一旦冷卻了呢?衝動,這個詞彙正如它本身的文字所昭示的一般,是一個激烈的運動,或許,最開始的衝動的大小,能夠決定這個衝的過程能夠持續多久,但是,總有一天,衝不動了呢?如同我們曾嚐試過計算的那些物理問題。寫作這個滾動的小球並不是在一個完全沒有阻力的過程中運動的。我們自己的惰性,我們自己的時間安排,讀者的壓力,頭腦被不斷掏空的感覺,乃至我們身邊發生的任何一種可能占據我們的時間,可能提供比寫作這個過程更多的樂趣或者更閑適的感覺的活動都可能成為我們寫作的阻力。而隨著這些阻力的不斷生成和影響,我們的寫作也就隨著這些阻力的不同,左右搖擺,直到最後停下。在網絡上寫作,麵對著曖昧不明的經濟與讀者關注的前景,麵對著數十萬字的滔滔不絕可能隻是一個開頭或者鋪墊的尷尬局麵,麵對著讀者讓人迷惑的各種意見和建議,麵對著毒蛇們的各種言辭,這種阻力就顯得更加明顯。
而提綱,至少是我用來擺脫,或者減弱這些問題的影響的一種工具。提綱,在剛開始有那個創意,有了那個覺得可以蠱惑人心並鼓舞自己的創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寫。在寫作熱情仍然高漲的時候,就把自己的一個創意發展成一個體係。讓自己弄明白,自己的這個故事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又會到什麼地方結束,這中間會經過多多少少的溝壑,而這些溝壑又應該如何去翻越和繞行。然後,將這個比較完整的故事落實到紙上,成為一份相對正式的記錄。
在這個過程裏,有幾個問題。首先,寫一個提綱和想一個開頭,知道自己想要的結尾然後就開始寫有些什麼不同?我想,有了開頭和結尾的想法,整個寫作過程能找到一個很好的比喻——望山跑馬。在自己的***與結局之間,或許作者會時時刻刻想到抬頭去看看遠處的山峰,盡量讓自己的軌跡朝著這個結尾來靠近,但是,在這兩者之間到底會經過多少道路?恐怕並不清楚。而有了完整的提綱,則好像手裏拿著一份地圖在進行這樣的行程。這份地圖讓我們能看到每一條道路,能夠看到在什麼地方我們需要投入額外的精力來保證自己能安然通過而不遭遇什麼大問題。或許,我們的倦怠感仍然會讓我們在半路停下,但是,哪怕是停下了,我們也因為有著這麼一份地圖,而可以隨時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