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情節參考(1 / 2)

1。參考情節由另外文件轉發。

寫小說的一個可靠的公式

他發現報紙小故事不能是悲劇,必須有大團圓結局;語言不必美,思想不必細致,感情也不必微妙,但一定要有感情,而且要豐富,要純潔高貴,要是他少年時在劇院廉價座位上為之大喝其彩的那種感情——那種“為了上帝、祖國和國王”的感情,“窮歸窮,要窮得誌氣”的感情。

有了這些必備知識,再加上參考了眾多名作,學著它們的調子,按照藥方如法炮製,那藥方包含三個部分:

(1)一對情人生生被拆散;

(2)兩人因某一行為或事件而言歸於好;

(3)婚禮鍾聲。

第三部分是一個不變量,第一、二部分可以變化無窮。比如兩人拆散的原因

可以是對對方動機的誤解;

可以是命運的意外;

可以是妒忌;

可以是父母的反對,

監護人的狡猾,

親戚的幹擾,如此等等。

兩人的團圓可以是由於

男方的英勇行為;

女方的英勇行為;

一方的回心轉意;

狡猾的監護人或蓄意破壞的親戚或情敵被迫承認錯誤;

某種意外機密的發現;

男方激動了女方的感情;

情人做了長期的高貴的自我犧牲,或諸如此類,可以變化無窮。

在雙方團圓的過程中由女方追求更為動人,可以一點一滴地發現了許多能吊人胃口、引人入勝的竅門;但結尾時的婚禮鍾聲是絕對不能更改的,哪怕天空像卷軸一樣卷了起來,星星漫天散落,婚禮的鍾聲也必須響起。

寫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挖坑和填坑的過程,有關這個過程的藝術,就是坑的藝術。

早期有一批TJ文,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兼恨之入骨。這些太監文就是一個個大坑,能夠讓人摔得又愛又恨的坑。

如果說太監文本身是一個大坑的話,那麼文中的伏筆和各條線可以視為一個個小坑。坑的多少大小、挖在哪裏,就是寫手需要掌握的藝術。

任何階段,坑都不能隻挖不填,也不能隻填不挖。起文初期,可以挖三個坑填一個坑。收束的時候,填上三個再挖一個。總而言之,一定要留點吊胃口的東西。

行文結尾處,再給讀者留一個超級大坑..

為什麼?為了開新書啊!

小坑要快填,不然時間一長,讀者早就忘了還有這麼一坑。大坑不妨放著,反正讀者當時摔得痛,不要著急,有了好土時再填不遲。

所有的坑,最後都要串成一條或數條線,指向最後的結局。這樣才能讓讀者們一個跟頭接一個跟頭,翻著大大小小的跟頭,跟著你摔到全文的結束。

所以從起文的時候,作為寫手,最大的任務就是構思全書的結尾。現在回想,偶的最終章已經在電腦中放了半年多了。有這最終大坑的指引,其餘小坑,挖起來就容易多了。

說到這裏,忽然想起魚龍變,當時一看那行文速度,就知道一定是坑,可還是跳了。這坑挖得真是藝術,就差邊上豎一牌子大書:坑!。坑也有好壞,讓人知道是坑還得跳,這就是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