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開學生思路,合理想象。
指導學生擴寫、續寫時要圍繞原文的要點,進行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想象和聯想,這是最主要的一環。
¨編寫寫作提綱,理清順序。
為了使學生易於展開想象,在指導時,可根據原文的要求,協助學生編擬出要點提綱,供學生借鑒,便於學生展開想象。
¨謀局布篇,完整地寫下來。
在此基礎上,學生假設處在這種環境中,為篇章合理安排好結構,準確地把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運用學過的寫作方法,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研究成效
兩年的實驗和研究,對小學語文想象作文教學的方法和步驟有了較熟的操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具體表現在:
(一)教師角度
兩年的實驗和研究,使教師樹立了新的作文教學觀念,提高了想象作文課堂教學的能力,取得明顯成效。
通過對該課題的探索,教師逐步能夠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特別是在對作文的技巧、方法上采取模糊教學,更注重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等作文的綜合能力。善於找出自身教學中的弊端,運用合理的方法進行教學,同時注重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經常性的設計一些新穎、獨特的練習,發展自己的想象力,獨創性。
(二)學生角度
1、學生學習作文興趣盎然。
實驗班對上作文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問卷,學生對想象作文的興趣已上升至75%。上課時情緒高漲,精神振奮,思維活躍,想象積極,發言踴躍。兩年裏,學生閱讀了無數文學作品,參觀了不少地方,進行了無數次的有創意勞動。他們中的一些優秀想象作文在各類雜誌上刊登。
2、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了。
在教師們辛勤地輔導下,孩子積累了許多生活積澱,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了,在想象作文中更善於運用想象的手法進行寫作,內容生動了,有趣了。在未進行想象練習時,學生曾寫過雲這一自然景物,很多學生基本上都隻會從形狀上來進行一定的描寫,諸如:天上的雲朵白白的,像團團的棉花,又像厚厚的棉被。而進行想象作文教學後,大大豐富了內容。如:天上的雲朵像頑皮的小孩,一會團在一起玩遊戲,一會又為了一點小事而鬧別扭,各奔了東西,這可把天空媽媽急壞了。很明顯在比喻的同時又加上的擬人的想象。還有:天空中的雲朵白白的,柔柔的。既有雪花的純潔,有又棉被的柔和。摘一朵捧在手重,輕輕的,感覺肯定很舒服!這中夾雜著對比和猜測的想象句子充滿了童趣。
在進行想象作文的訓練中,潛意識裏教會了孩子寫生活作文。在課間的小作文裏,孩子對身邊事物的描寫善於運用想象了,因此,內容就顯得充實了,完整了,形象了。
3、學生寫作題材豐富了。
學生通過一係列的想象練習,想象能力提高得很快,表現在能很快地由一個物想象到另一個物,由單種手法的描寫逐漸使用多種手法。這樣學生的題材慢慢就隨之拓寬了,豐富了。
注意事項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都是我們親身經曆、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這些小事作為材料來寫或作文呢?請注意以下幾點:
⒈如果根據題目的要求選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對這件事進行認真的回憶,並仔細琢磨,反複思考,挖掘出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
⒉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讓讀者明白文章寫的是什麼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了怎樣的事。
⒊必須把事情發生的環境寫清楚。因為任何事情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發生、發展的。環境寫好了,寫出特點來,還能渲染氣氛,表達感情,使文章更生動。
⒋一般要按事情發展順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不能顛三倒四,還應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寫清楚。
⒌記事中要圍繞中心,抓住重點,不要麵麵俱到。重點部分(一般指事情發展高潮處)要詳寫,寫具體,寫詳盡,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⒍寫事離不開寫人,同此在記事過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寫細致,寫逼真,這樣才能表達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件事所包含的意義,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方法編輯
寫作技巧在寫作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寫作技巧是實現作者寫作意圖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說,作者的寫作活動都具有一定的寫作意圖。所謂的寫作意圖,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達什麼樣的生活和思想內容,以及通過這種表達達到什麼目的。而要使這一寫作意圖圓滿實現,就必須依靠寫作技巧。
第二,寫作技巧是構成文學作品藝術性的內在因素。文學作品的藝術性,即文學作品反映社會生活或表達思想感情所達到的完美程度。這種藝術性的取得,決定於作者的世界觀、創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在具體的作品中,藝術性表現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觀的指導下,運用各種寫作手法,創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意境我典型形象,從而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文學作品的藝術性雖不同於形式美,但它更多地體與內容和諧統一的藝術形式之中,而藝術形式的完美創造,則依靠寫作技巧。
那麼什麼是寫作技巧的操作訓練呢?
師法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寫作材料,而且為我們提供了生動鮮活的關於寫作形式與寫作技巧的深刻啟示。例如,巧合與懸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們麵前時固有形式或“手法”;對比與映襯,常常是構成大自然優美景觀及“藝術”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人生和自然的規律中寓含著曲折美、變化美、節奏美;“蟬鳴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常見的景象中包含著動與靜相反相成的藝術辨證法則……因此,我們學習寫作技巧,必須首先向生活學習。隻有勤於觀察生活,深入體驗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寫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閱讀、借鑒
即從古今中外的優秀文章(以及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中汲取營養。凡優秀的文章,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較高,其寫作技巧往往是嫻熟而又富於創造性。多讀優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內容的同時,注意其寫作技巧,看作者是運用哪些來表現思想內容,實現寫作意圖的,並且分析這些寫作手法的具體運用情況及其所取得的寫作效果。在此基礎上,還應結合實際(寫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藝術修養的實際與題材和表現對象的實際)進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來”,經過改造為我所用。這樣,久而久之,潛移默化,自己的寫作技巧,自然會有所提高。
經常練筆
這是具有本質意義的技巧“操作訓練”。清人唐彪寫道:“諺雲,‘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作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沈虹野雲:‘文章硬澀由於不熟,不熟由於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寫才能熟,熟才能生巧,這是不可更易的規律,任何企圖改變或超越這一規律的人,永遠也掌握不了寫作技巧,永遠也寫不出好文章。隻有經常寫,反複寫,才可能在寫作者身上固定下一個寫作技巧的“概括化係統”,一個“自動化的”寫作“行動方式”。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懂得那些語言藝術大師們為什麼諄諄勸誡“我們大家都應該寫、寫、寫,寫得盡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