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狀元·新秀季·世界的偏見(2)(1 / 1)

2. 費城的榮耀

費城是一座自由的城市。1776年《獨立宣言》在此通過,北美開始複活,就像一顆心髒開始跳動。在NBA的世界裏,費城仿佛是流亡者遷徙的故地。首先,有支隊伍叫做錫拉丘茲民族。如今這個隊名已經湮滅無聞,隻給人們留下了一些傳奇的談資;50年代的民族球迷愛抽雪茄,煙霧甚至讓湖人帝王中鋒喬治?麥肯的眼鏡受苦;名人堂前鋒多爾夫?謝伊斯幹瘦的身材與職業生涯超過11000的籃板球;1953年和凱爾特人打了4次加時,觀眾們吼出死亡威脅。有誰知道他們得過一個總冠軍嗎?1954-55賽季,比爾?拉塞爾還在大學,麥肯已經退役。民族隊的冠軍合家歡裏隻有兩個黑人。

而在民族隊到來之前,費城的球隊還叫做勇士。他們被遺忘得更徹底——比如,誰又記得費城勇士隊是NBA史上第一個總冠軍呢?40年代中期,球體不規則,球場燈光昏暗,喬治?法爾克斯用胸前投籃得到63分被稱為新聞。費城勇士的最初英雄,是“跳投之父”保羅?阿裏津和內爾?約翰斯頓。你知道這對50年代的超級得分搭檔一共攬過五個得分王嗎?

60年代,勇士厭倦了費城,於是去了舊金山,成為舊金山勇士,以及後來的金州勇士;而民族隊來到了費城。因為回憶起1776年的《獨立宣言》,於是,他們叫做費城76人。

費城的驕傲是,幾乎整個60年代,他們都占有著“殺神”威爾特?張伯倫。這個巨人,先屬於勇士,然後屬於76人,總而言之,他停留在費城上空,俯瞰大地。這個把大量時間消耗在女人、國際象棋、跳遠、打桌球和玩電影之上的火星中鋒,是籃球曆史上最可怕的怪物。他在這兩個隊伍間盤桓,留下了那些令人愛恨交加的傷痕。在那些累累的失敗之上,是各種巨大得令人眩暈的傳說——1962年3月2日,單場100分,1961-62賽季,場均50分,單場55個籃板球的記錄。費城吮吸著那些甜蜜的失敗,如上癮者迷戀於美麗的罌粟。勝利屬於殘忍的波士頓暴君,但綠色的冠軍隊永遠無法吸引到張伯倫走廊外那排著長隊的女人們。張伯倫1966年主動放棄了得分王,從淩厲妖異的殺人者燕十三變成了大聖大賢的天機老人,然後被76人拋去了洛杉磯。但是,他給76人攬下了1967年總冠軍,費城隊史最榮耀的時刻——單季68勝13負的偉大戰績,使凱爾特人王朝止於八連冠。獨裁中止,獨立精神萬歲。

然後,費城在70年代的某年,打出9勝73負的常規賽戰績——NBA空前絕後的最爛戰績。然後,籃球史上第一位飛人“J博士”到來,閃電手莫裏斯?奇克斯和籃板王摩西?馬龍到來,然後是80年代首席冷血刺客安德魯?托尼,以及90年代最偉大的悲劇英雄查爾斯?巴克利。與60年代末的湖人一樣強大與淒涼。他們有且隻有一個總冠軍,那是1983年:“J博士”和馬龍在總決賽橫掃了湖人,橫掃了聯盟,但這強大的時刻隻是曇花一現。於是,在曆史上,他們的形象永遠是驟馬而來劫掠一番的諸侯,無法參與凱爾特人和湖人構成的時代壁畫。費城76人在“J博士”時代,經曆了三次總決賽敗北,以及東部與凱爾特人兵連禍結的大戰。每一次,費城都演得認真出色。他們是迷人的配角,即便在1980年總決賽敗北時,他們13號維爾特?張伯倫,籃球史上最恐怖的殺神,為費城留下了孤星的傳說。三十年後,艾弗森接過了這份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