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艾弗森VS布朗·巨星與風霜·矛盾
1. 抉擇
1997年春天,帕特?克羅斯便開始未雨綢繆。1996-97季已經注定失敗,約翰尼?戴維斯毫無未來名帥的架子。阿倫?艾弗森的天才已經舉世皆知。這就是76人的現狀:在請下一個主教練前,必須思考清楚。繼續栽培年輕人搜羅新人,還是直接以現有班底來打造陣容?
到1997年,費城已經積攢了足夠多的天分。威瑟斯彭、斯塔克豪斯、科爾曼,最後是阿倫?艾弗森。球隊不缺乏才華,但是才華被粗疏淩亂地放置著,無法兌現勝利。如果重建,就需要有一個善於梳理、錘煉的鐵帥,來把天才璞玉們打造成型。艾弗森賽季之後的發言,給了克羅斯支持:“我們需要一個導師型的教練,能夠告訴我們怎麼做,把我們帶上正軌。”
最初,克羅斯將目光放在肯塔基大學的裏克?皮蒂諾身上。這是他的方向:一個大學的常勝教練,適合帶領76人這支年輕、淩亂的隊伍。大學教練可以從根基紮起,將青年軍——這群比大學球員大了幾歲的輕狂少年——雕琢成型。可是,凱爾特人先一步把皮蒂諾劫走。克羅斯的選擇範圍狹小了:
能夠製服年輕球員,能夠重組體係,導師型教練,善於對付年輕天才——符合這些條件的教練並不多。
1997年7月,一個電話把消息通知給了艾弗森:
“下賽季,我們球隊的主教練會是拉裏?布朗。”克羅斯說。
“拉裏?布朗?”
2. 拉裏?布朗
拉裏?布朗出生於1940年,年輕時是個風度翩翩的白人英俊少年。上帝隻給了他175公分的身高,以及尋常的運動能力,然後補償了他一點經曆——從長灘高中畢業後,他去到偉大的北卡大學,師從於傳奇教練迪恩?史密斯。那還是60年代,他的籃球哲學漸次成型。四肢不算發達,但頭腦彌補了不足。可惜,他畢業時沒能力打NBA,隻好去打NABL。不過,也幸好他沒有進NBA——1964年,美國籃協以NBA之外球員組建奧運隊時,他被選中,隨隊拿到了1964年奧運會金牌。
25歲時,別的球員還在揮霍銅筋鐵骨,街頭巷尾勾搭美女球迷,他已經一本正經投身書齋,研究教練哲學。教練之道和他的籃球生涯兩相浸潤,相互影響。1967年,他參加了ABA。60年代末的ABA尚未勾引到J博士、大衛?湯普森這些超級飛人,來不及和NBA分庭抗禮,但球風奔放迅速,倒符合他的愛好。
他做球員的缺點,在於有些見異思遷。五年職業生涯,他是在五個球隊晃蕩過來的。新奧爾良、奧克蘭、華盛頓、弗吉尼亞、丹佛。塞北江南地來往。他的打法像個資深的老學究,於是,ABA聯盟曆史上前三年,他都是助攻王。1968年,ABA首屆全明星賽,他成為全明星賽MVP。雖然隻打了五季,他2509次的助攻,足以列到ABA史上第7位。此外,1969年,他隨著奧克蘭得了ABA總冠軍。
31歲退役之後,他立刻搖身一變,成了主教練。先執教卡羅萊納,33歲上就成了ABA年度教練。然後,照著球員時期就朝秦暮楚的習慣,他蹦去了丹佛。在那裏,連續兩年,他讓球隊成為場均轟下118分的烈火金剛。到36歲,還是少帥年紀,他已經是三度ABA年度教練了。
1976年NBA、ABA合並,他繼續在丹佛遊蕩。兩年半後,NBA聲色犬馬酗酒吸毒的氛圍,慢慢浸染到丹佛。他潔身自好,退到大學籃球,去執掌偉大的UCLA。1979-80季,他第一年帶大學隊就殺到了NCAA冠軍戰,54比59敗給了路易斯維爾。
1981-83年,他又耐不住寂寞,去新澤西網隊當了兩年主帥,然後再次退回到大學籃球界,在堪薩斯當了五年主教練。1988年,堪薩斯以12勝8負開局,隨後是一波壯麗的15勝3負。他們幹掉了俄克拉荷馬,拿下了1988年NCAA全國冠軍,順便造就了1988年NBA狀元丹尼?曼寧的不朽聲名。
拉裏?布朗的NCAA教練生涯到此結束:七季,177勝61負,一次全國冠軍,三次全國16強,兩次全國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