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追求實力,不圖虛名(1 / 1)

□ 追求實力,不圖虛名

政治人物或企業家應該高瞻遠矚,不應該熱衷於評獎等各類名目,給自己帶來聲望和其他利益,真正的榮譽應來自於實力和成績。

很多企業經營者熱衷於聲望的提高,喜歡參加“大企業家”、“企業名流”、“傑出才俊”等的評選。幾經周折,終於當選,頒獎大會風光熱鬧,報刊雜誌轟動一時,親朋好友慶賀一陣,事實上對企業家個人的領導經營能力、公司運行的好壞,並沒有實際的幫助,也無法增加個人財富。更有甚者,隻不過是被舉辦單位利用作拉讚助、湊熱鬧的工具,背後反遭人恥笑、暗罵者,亦不在少數。企業家應重視的是“名實相符”、“實至名歸”。要名實相符、實至名歸,不可能靠少數人選拔、投票、抽簽或走後門得來,一定要靠自己的實力及經營的成效。隻有實力與成效,才能保有你的地位與財富。

很多國家的政治人物,經常接受民意機構有關聲望的測驗。但是,很少有政治人物在意這種測驗得來的聲望。因為,聲望就像溫度計的上升與下降一樣,一件偶然的善事,可能將你送上聲望的高峰,一件突發的事件,你的聲望也可因之跌入穀底。昨天的聲望與今天的聲望,甚至像股票的暴漲暴跌般,有天壤之別。假如政治家天天關心的是自己的聲望如何,那他簡直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經商也和從政一樣,不可過分在意自己的名望,更不可相信名望能為你帶來什麼實際利益,“虛名”隻會累人而不會助人。實至名歸、名實相符的企業家,是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而不是靠大眾傳媒或選拔機構的吹噓瞎捧製造出來的。

過分在意名望的人,隻會被人利用、恥笑。在吹捧情況下造出的聲望,被吹被捧的一方既不自在也不愜意,而吹捧的一方自己也不相信,最後等於是一場鬧劇。即使被吹被捧的人自以為是,末了也會發現是黃粱夢一場,什麼也沒得到。

有一種人以自己的名字上報為榮,作為得誌之始。一大群重要人物至機場迎接或歡送某要人,第二天的報紙自然會登出“……昨日至機場歡送的有×××、×××……等數百人”。那麼,就有那種到機場聊陪末座、端茶遞水的人,在機場拉著記者先生到牆角:“拜托,一定要把我的名字掛上去,最後一個也可以。”回家之後,又不放心,三番兩次打電話懇求、拜托。記者先生拗不過這種嘮叨,很勉強地把他的名字寫上去。這下子他自認為可以吹牛了:你們大家看,我的名字已經與這些重要人物擺在一起了。一副誌得意滿、躊躇滿誌的架勢。試想,用這種方式得來的“名”或“聲望”,有什麼意義可言,又有什麼令人尊敬之處呢?

商業的基本精神是追求利潤,企業家的責任在於財富的創造。隻要你有能力追求利潤,創造財富,而又不忘記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家的聲望自會如影隨形而來,實在用不著任何人的選拔或吹捧。反之,你經營的企業年年虧損,縱使你醉心於虛名的追求、聲望的培養,到頭來退股倒閉,這些虛名、聲望還不是有如春水東流一去不回嗎?

尊敬的書友,本書選載最精華部分供您閱讀。留足懸念,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