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一些有膽識的人開始探索向天空飛翔,但是,權威人士紛紛出來阻撓。最早用三角方法來測量月亮與地球距離的法國天文學家勒讓德斷言:製造比空氣重的裝置去飛行是不可能的。稍後,法國大發明家西門子也發表了同樣的看法。再後,能量守恒定律的發現者之一、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克茨又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論證:機械裝置要上天完全是妄想。

美國的萊特兄弟,是人類航空史上的英雄。他們於1903年駕駛飛機飛上了藍天。飛行過後不久,萊特兄弟去歐洲旅行。在法國的一次盛大的歡迎酒會上,主人再三要求兄弟倆演講。經過再三推讓之後,大哥威爾伯站了起來,他的演講隻有一句話:“據我們所知,鳥類中會說話的是鸚鵡,但鸚鵡是飛不高的。”

說的太多的鸚鵡卻忘記了飛行,忘記了藍天。隻有那些蔑視困難和問題,積極尋找辦法的人才是天之驕子。今天人類翱翔藍天已經是事實,而進入太空的活動也日漸頻繁。剛剛飛上藍天的我國“神九”飛行員:劉洋、劉旺、景海鵬,又一次證明了人類不僅飛起來了,而且可以飛的越來越遠、越來越快。

今天,網上辦公、電話聊天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生活,但誰都知道人類在尋找千裏眼、發明順風耳所遇到的巨大挑戰,我們甚至付出了幾百代人,東西方精英的努力。這也從側麵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挑戰自然、挑戰困難中——方法總比問題。

有一位智者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

一種人是看見了問題,然後界定和描述這個問題,並且抱怨這個問題,結果自己也成為這個問題的一部分。

另一種人是觀察問題,並立刻開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結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品位得到了提升。

你願意成為問題的一部分,還是成為解決問題的人,這個選擇決定了你是一個推動公司發展的關鍵員工,還是一個拖公司後腿的問題員工。

方法與問題是一對辯證關係,有好的工作態度,方法就比困難多,反之則反。具備了積極、樂觀和對問題負責任的工作態度,就找到了生活和事業成功的金鑰匙。

“我不想要借口,給我方法。”這是日本鬆下集團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最常說的話,他不允許下屬為失誤找借口,為完不成任務找理由,而是要求承擔責任,發現問題,盡全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洛克菲勒曾經一再地告誡他的員工:“請你們不要忘了思索,就像不要忘了吃飯一樣。”也就是說,隻要你不放棄,肯動腦,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是有的,而這些方法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益。

方法可以提高企業的執行力,可以為企業創造效益,是一條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贏的捷徑。一個優秀的員工能夠在工作中主動找方法,用自己的智慧推動公司的發展,同時,也在主動思考中為自己鋪就一條通往成功的大道。

職場人士要善於尋找方法、擁有方法。一是敢於打破定勢思維,工作不能墨守成規、按部就班;二是要有科學的工作習慣,工作要科學安排、合理規劃;三是要開動智慧,一個人隻要燃燒著閃亮的思維火花,他就不會沉淪,不會放棄,不會失敗。

本書既是一部心靈勵誌書,它告訴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積極地麵對問題和困難,不妥協、不後退;同時又是一部思維工具書,它教會人們在工作和生活如何開動思維的動力火車、尋找智慧、靈感和解決問題的工具。

一本好書帶來的引導作用是巨大的,閱讀啟迪智慧,思考使人進步。隻要讀者在問題麵前有著負責任的態度和積極的精神,方法總比困難多。隻要腳踏實地幹工作,實實在在做事,工作的需要引導自己的執行力,成功肯定會擁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