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麵思維:換個地方“打井”
何謂“平麵思維”方法?著名思維學家德·波諾的解釋是:“平麵”針對“縱向”而言。“縱向思維”主要依托邏輯,隻是沿著一條固定的思路走下去,而平麵則偏向多思路地進行思考。
為此,他打了一個通俗的比方:在一個地方打井,老打不出水來。按縱向思考的人,隻會嫌自己打得不夠努力,而增加努力程度。而按平麵思維法思考的人,則考慮很可能是選擇井的地方不對,或者根本就沒有水,或者要挖很深才可以挖到水,所以與其在這樣一個地方努力,不如另外尋找一個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縱向”總是放棄別的可能性,所以大大局限了創造力。而“平麵”則不斷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更有創造力。
其實,有不少優秀的人,也在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進行這種“換地方打井”的創造。鬆下電器的西田千秋就是這方麵的高手。
20世紀50年代中期,鬆下電器與日本生產電器精品的大孤製造廠合資,設立了大孤電器精品公司,製造電風扇。當時,鬆下幸之助委任鬆下電器公司的西田千秋為總經理,自己任顧問。
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專做電風扇的,後來開發了民用排風扇。但即使如此,產品還是顯得很單一。西田千秋準備開發新的產品,試著探詢鬆下的意見。鬆下對他說:“隻做風的生意就可以了。”
當時鬆下的想法,是想讓鬆下電器的附屬公司盡可能專業化,以圖有所突破。可是鬆下電器的電風扇製造已經做得相當卓越,頗有餘力開發新的領域。盡管如此,西田得到了仍是鬆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並未因鬆下這樣的回答而灰心喪氣。他的思維極其靈活與機敏,他緊盯住鬆下問道:“隻要是與風有關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嗎?”
鬆下並未細想此話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問的與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鬆下回答說:“當然可以了。”
5年之後,鬆下又到這家工廠觀察,看到廠裏正在生產暖風機,便問西田:“這是電風扇嗎?”
西田說:“不是。但它和風有關。電風扇是冷風,這個是暖風,你說過要我們做風的生意,這難道不是嗎?”
後來,西田千秋一手操辦的鬆下精工的風家族,已經非常豐富了。除了電風扇、排風扇、暖風機、鼓風機之外,還有果園和茶圃防霜用的換氣扇、培養香菇用的調溫換氣扇、家禽養殖業的棚舍調溫係統……西田千秋隻做風的生意,就為鬆下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在工作中,如果隻在一條路上走,很容易會覺得路已經走絕了,但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而且條條都是新的路,隻要善於開拓,就能引領你走向成功。
世界上之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碰壁,是因為他們都在千篇一律,規範雷同地運作,習慣固定的思維模式,使生活成為機械化的程序,結果是複雜了你的生活和你的心情。而這種習慣性情緒越多,人的個性也就越容易萎縮。受習慣性思維支配的人,在處理或解決問題時,往往機械呆板。其實在很多時候,隻要你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結構,就會解決好許多原本麻煩的事。
美國著名的收藏家諾曼·沃特在收藏的初期,為收購到名貴的精品而不惜千金,導致資金嚴重周轉不靈。
一天,沃特腦海中突發異想,為什麼一定要收藏名家名品,而不收購些名家的劣畫呢?於是在短短一年時間中,他便得到了300多幅劣畫。
後來,沃特在各大報紙上登出廣告,宣傳自己將要舉辦首屆劣畫大展,並說明其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從劣畫中學會鑒別,真正認識到名畫和好畫的價值。
沒想到,這個畫展空前成功。人們在茶餘飯後議論著,更多的人從四麵八方趕來,爭先恐後地去參觀。
從此,沃特成為收藏業中的名人。
“換個地方打井”是人們從無數的事例中,由成功與失敗、希望與失望而總結出來的一條精髓之言,它蘊含著極深的哲理,即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思路擴展開來,如果一味固執己見不求改變,勢必會撞到南牆之上而頭破血流。反之,如果善於轉移思路,換個地方打井,那麼許多原本棘手的問題都會在不知不覺之中輕易地得到化解,而且並不需要耗費你多大的精力與財力。
類比思維:舉一反三的能力
類比法是解決陌生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它教我們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將陌生的、不熟悉的問題與已經解決了的熟悉的問題或其他相似事物進行類比,從而解決問題。
所謂類比思維方法,是從兩個或兩類對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屬性事實出發,推出其中一個對象可能是有另一個或另一類對象已經具有的其他屬性的思維方法。該方法是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知名人士最常運用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由這種方法所得出的結論,雖然不一定很可靠、精確,但富有創造性,往往能將人們帶入完全陌生的領域,並給予許多啟發。
一次,法國著名醫生雷內克瓦帶著女兒到公園玩蹺蹺板。玩了一會兒,醫生覺得有點累,就將半邊臉貼在蹺蹺板的一端,假裝睡著了。女兒見父親的樣子,覺得十分開心。突然,醫生聽到一聲清脆的響聲。睜眼一看,原來是女兒用小木棒在敲蹺蹺板的另一端。這一現象,立即使醫生聯想到自己在醫療中遇到的一個問題:當時醫生聽診,采用的方式是將耳朵直接貼在患者有病部位,既不方便也不科學。醫生想:既然敲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就能清晰聽到,那麼,是不是也可以通過某樣東西,使病人身體某個部位的聲響讓醫生能夠清楚地聽見呢?
雷內克瓦用硬紙卷了一個長喇叭筒,大的一頭靠在病人胸口,小的一端塞在自己耳朵裏,結果聽到的心音十分清楚。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就這樣產生了。後來,他又用木料代替了硬紙做成了單耳式的木製聽診器,後人又在此基礎上研製了現代廣泛應用的雙耳聽診器。
類比思維方法具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科學史上很多重大發現、發明,往往發端於類比思維方法,該方法被譽為科學活動中的“偉大的引路人”。
天文學家開普勒說:“類比是我最可靠的老師。”哲學家康德說:“每當理性缺乏可靠的論證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指引我們前進。”現在,類比的作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日本學者大鹿·讓認為:“創造聯想的心理機製首先是類比……即使人們已經了解了創造的心理過程,也不可從外麵進入類似的心理狀態……因此,為了給創造活動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得采用一個特殊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使用類比。”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不自覺地運用到類比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買東西時的“貨比三家”,從商品的價格、功能狀況、使用價值和經久耐用的程度等方麵進行比較,然後確定是否買下。雖然它並不能發明什麼新的東西,但是解決了選擇購買哪一種產品的問題。
類比法不僅僅以這樣的方式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它更多地被運用到各種發明中去。從人的手臂到機械手、挖掘機,從蒼蠅眼到複眼照相機,從海豚的聲波到船上的聲呐,類比法的各種運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類比手法在職場、商場也有很好的用法,那就是對成功的經驗進行複製。
史玉柱在做網遊的時候,他就將腦白金的營銷手法複製到網遊中。
2006年,史玉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
“我計劃用兩年的時間,建成一個龐大的地麵推廣網絡。目前我們已經在82個城市建立了長期辦事處,利用現在的這些辦事處,逐漸輻射和帶動周圍網絡的形成,我們的目標是建上千個這樣的辦事處,到2007年底初步建立起中國網遊最大的營銷網絡。”
此後,史玉柱就將腦白金重視“地麵推廣”營銷手法,複製到網遊上。
到了2007年8月,史玉柱說,三年內營銷隊伍要擴充到兩萬人,並表示《征途》網絡的營銷渠道要進行大規模擴張,目的是“將渠道做深做透”,以搶占日益增長的二、三級城市的網絡遊戲市場。2007年,《征途》網絡的營銷隊伍已經有2000多人的規模,而且以每個月近300人的速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