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剛離開費城不久,就收到了摩根將軍的信。總統的公開聲明激起了這位愛國將領的戰鬥熱情。他寫信告訴華盛頓總統,他已經率領一支弗吉尼亞的地方軍由李將軍做總指揮官,正在趕往西部協同總統平定叛亂。收到摩根將軍的來信,華盛頓十分感動,他立刻回信寫道:“雖然我對這次的叛亂深表遺憾,但是我很高興能夠同老戰友再次並肩作戰,這對我來說是無比榮幸和高興的事情。”接著,他同將軍約定在坎伯蘭堡會師,部隊集合完畢之後,華盛頓將率領部隊先到貝德福德,然後再決定自己是留下來戰鬥還是回到費城參加下個月開幕的第三次國會。當時華盛頓的外甥勞倫斯·劉易斯也參加了摩根將軍率領的弗吉尼亞地方軍,並在軍隊中擔任副官一職。得知勞倫斯參加誌願軍的消息,華盛頓自然感到十分滿意。9月10日,賓州的地方軍從卡萊爾出發,在貝德福德集合完畢之後,華盛頓便動身前往威廉斯港,接著趕往坎伯蘭堡。他於10月16日抵達了坎伯蘭堡,此時集結在此的美國軍隊人數已經達到了兩萬人。在貝德福德,華盛頓製定了一個進攻的計劃。弗吉尼亞、賓州以及馬裏蘭的州長負責他們自己的地方軍,李將軍負責統領所有的部隊。部署完畢之後,華盛頓便打算動身返回費城了。他臨走之前,又對李將軍做了必要的交代。他說道,此次平定叛亂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將那些危害國家安全和違反國家法律的叛亂分子一網打盡,二是支持地方政府將叛亂分子繩之於法。隨後,華盛頓總統便日夜兼程地趕回了費城。李將軍則率領部隊來到了西部邊境,他們剿滅了那些叛亂分子,及時將一場即將點燃的內戰之火撲滅了。叛亂平定之後,摩根將軍並沒有立即撤軍,而是在賓州西部邊境駐紮下來,準備過冬之後再撤兵。漢密爾頓也隨軍駐紮在賓州。華盛頓雖然人在費城,但是他無時不刻不在牽掛著前線的局勢。他寫信給摩根將軍,表達了總統對這位老將軍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國會於11月9日開幕,華盛頓在國會發表了演講。提到賓州西部邊境發生的大規模的叛亂,華盛頓強烈譴責那些“幕後操作者”。他說道:“賓州西部發生如此規模巨大的叛亂,這對我們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恥辱,因為它侵犯了國家的利益,影響了國家的安全,擾亂了人民的生活。事實證明,國家的繁榮富強建立在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上,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是國家的民主和人民的自由的前提。他們之前策劃陰謀叛亂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他們現在都必須臣服於國家的法律,受到嚴厲的製裁。正如捍衛自己的權利不受侵犯,美國人民絕對不允許有人對法律進行肆意的踐踏。在這裏我要對英勇的人民軍隊表示衷心的感謝,正是他們不畏艱難險阻,為國家清除了障礙,並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基礎。這無不顯示我們共和政體的優越性。現在內亂已定,國家正在朝著穩定和平的方向發展。請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齊心協力,努力發揮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將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華盛頓在開幕式上的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大大地打擊了造反派的囂張氣焰,但同時也使他們更加憎恨政府和總統。參議院中的某些議員雖然不讚同華盛頓的說話方式,但是他們並沒有反對總統的提案。為此,華盛頓的提案最終獲得了通過。在反對派占上風的眾議院,許多人用沉默來應付表決,以此表示自己的不滿情緒。然而,經過這次的行動,那些民主社團遭到了致命的打擊,立刻變得臭名昭著,沒有堅持多長時間就自行解散了。韋恩將軍順利地平定了俄亥俄西部印第安人的叛亂。1794年的春天,他帶領軍隊深入不毛之地,徹底掃蕩了潛伏在該地的野蠻人的營地,殲滅了許多印第安人,從而保護了邊境地區的貿易安全。該年的8月,韋恩將軍又率領部隊南下邁阿密,這裏是西印第安人的主要聚集地。他在那裏修築了工事,並將其命名為“挑戰堡”。他在邁阿密又召集了1100名誌願軍,此時他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印第安人的數量。然而,這些人數不超過2000人的印第安軍隊駐紮在距離30英裏之外的邁阿密堡,這裏曾經是英國人修築的一個工事,他們打算在英國軍隊的支持下同美國軍隊再次展開戰鬥。韋恩手下的士兵一個個熱血沸騰,主張立刻同印第安人開戰。然而冷靜的韋恩將軍牢記政府的指示,命令士兵們嚴陣以待,沒有命令不準擅自出戰。他在彙報中寫道:“雖然我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但是我個人還是認為最好以和平的方式同那些印第安人達成和解。但是好鬥的印第安人卻不這麼想。”20日,他命令先頭部隊朝邁阿密堡開進,不料在距離不到三英裏的地方遭到了印第安人的伏擊,為了保存實力,他急忙命令部隊撤退。隨後,他又率領部隊同印第安人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雙方在茂密的叢林中激戰了三天三夜,印第安人最終寡不敵眾,繳械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