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20世紀的羅斯柴爾德家族(5)(1 / 2)

艾斯卡德斯坦男爵當時也在現場,後來他就跟日本大使哈雅拾(Hayashi)伯爵談論起利奧波德的事來,他大笑著說,一定是德馮謝爾公爵猜對了。他不相信俄國和日本之間會有和平的解決方式。艾斯卡德斯坦把這個意思也傳達給了阿爾弗雷德·羅斯柴爾德,而後者正在試圖說服他的哥哥。1月20日,哈雅拾伯爵來到阿爾弗雷德家裏,為日本向他尋求資金幫助。阿爾弗雷德用十分確定的語氣告訴他,英國政府絕不會提出反對意見,之後他又談到了他自己對日本遠大抱負的同情,他保證今後羅斯柴爾德家族有機會一定會支持日本政府。1904年2月8日,日本突襲了一支停靠在阿瑟港的俄國艦隊。戰爭就此爆發。俄國試圖向羅斯柴爾德家族尋求資金來源;但她很快就發現羅斯柴爾德家族對自己並不是很友好。德國大使拉多林(Radolin)親王對此事做了如下的描述:

“羅斯柴爾德家族巴黎分部對俄國存有敵意,此時此刻的情勢已不是俄國所能掌控得了的了。阿方索男爵告訴我說,俄國最近向他承諾會善待國內他的猶太同胞們,隻要羅斯柴爾德家族肯出錢幫助,不過阿方索認為俄國這些承諾隻是說說罷了。但是,作為一位好心的法國人,阿方索又覺得應該多多少少支援一下俄國聯盟(這點是我自己推斷的),他到最後很有可能態度軟下來,拿出錢來給俄國,盡管就現在局勢來看,這樣做會對他多麼不利。”

這段很短的摘錄充分表明了俄國直到最近才說服了羅斯柴爾德家族,政策的製定此時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生意密切聯係在一起了。而具體細節不得不留到以後解決了。

在世界大戰之前的十年中,羅斯柴爾德家族巴黎和倫敦分部都十分支持他們各自做生意的國家的政策;不過,這兩個分部以及正全力支持三方協議的維也納分部都在最後一刻還滿懷這次衝突能避免的希望。自從拿破侖垮台之後,或者說是自從羅斯柴爾德家族逐漸聚斂了巨額財產之後,家族所遵循的原則便是要利用他們的影響力推進和平進程,因為隻有世界太平,他們才能守住自己的財富並安心發展家族遍布全球的產業,他們在世界大戰爆發前也始終奉行著這條原則。倘若這個時期的檔案能向公眾公開的話,那麼我們現在就有檔案資料證明了,而現在我們隻能從這條羅斯柴爾德家族堅守了一百多年的原則以及一些相關的人物身上尋找蛛絲馬跡了:就在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羅斯柴爾德家族,尤其是倫敦分部盡一切努力設法避免這場會對他們家族內部團結造成致命打擊的災難,而這一點也才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當時竭力要避免戰爭的原因。

不過,羅斯柴爾德家族對這個世紀世界秩序的幹預能力的退縮是顯而易見的。沒人再聽他們的了,當薩拉熱窩(Serajevo)那件謀殺(奧匈帝國太子)案件從世界各國的政治家手中奪走世界原本的秩序,以及命運導致他們不得不麵對戰爭的時候,羅斯柴爾德家族也隻能是盡量把死馬當活馬醫了,他們和其他人一樣都得屈服於曆史的進程。他們發現自己又一次要麵對這樣的情況,雖然這樣的情況對於他們並不新鮮,但仍然是個棘手的大問題;又一次,他們投入了不同的陣營當中去了。家族在倫敦和巴黎的分部投靠了協約國陣營;而維也納分部選擇了同盟國陣營。家族在各國的分部裏的男性成員們隻要在參軍年齡的紛紛加入了他們所投靠聯盟的軍隊,倫敦分部的一位名叫伊夫林·羅斯柴爾德(Evelyn Rothschild)的成員1917年11月在巴勒斯坦一次與土耳其軍隊進行的戰役中陣亡。總的來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都采取了較為謹慎的保留及旁觀戰略,從他們的地位來看,這是很自然的。從世界大戰的結果來看,他們的家族還算幸運,因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兩個地區分部以及那些更有權勢、地位穩固的分部恰好是協約國陣營的,隻有一個分部因站在戰敗國一方而遭受了大的影響。

當然,同樣身處淪陷區的維也納分部也不可避免地因為債券暴跌及鈔票貶值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此時和平還未來到,不過,維也納分部在這困難時刻得到了家族其他兩個分部的援助,三個分部又再一次聯合在了一起。1924年,法郎得到了摩根銀行的支持,此時,家族乘機實施了一係列成功的措施。巴黎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參與了這次行動,於是他們預測到法郎升值的那一天,當然他們也把這個消息通知了維也納分部,並建議維也納方麵看好法郎做出決策,而不是跟隨歐洲普遍認為法郎會貶值的主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