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向前看,陽光依舊燦爛(1 / 3)

(第一節 陽光總在風雨後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我們難以預料的。但我們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現在,也隻有把握住了現在,向前看,我們才能看見那依舊燦爛、明媚的陽光。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暫時的困難所打倒,在困難襲擊我們的時候,籠罩在我們身邊的似乎隻有無邊的黑暗。其實不然,黑暗隻是暫時的。風雨過後,迎接我們的將會是那最燦爛的陽光,隻要我們堅信!

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座泥像立在路邊,曆經著風吹雨打。

它很想找個地方避避風雨,然而它卻動彈不得,更無法呼喊。它太羨慕人類了,它覺得做一個人真好,可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到處奔跑。

有一天,一位長髯老者路過此地,泥像用它獨有的神情向老人發出呼救:“老人家,請讓我變成個人吧!”長髯老者看了看泥像,微微笑了笑,然後長袖一揮,泥像果然立刻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青年。

“你要想變成個人可以,但是你須先跟我試走一下人生之路,假如你承受不了人生的痛苦,那麼我馬上會把你還原。”老者說。

於是,青年跟隨老者來到了一座懸崖邊。

隻見兩座懸崖遙遙相對,此崖為“生”,彼崖為“死”,中間有由一條長長的鐵索橋連接著。而這座鐵索橋,又由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鐵鏈環組成。

“現在,請你從此岸走到彼岸吧!”老者長袖一拂,青年已經來到了鐵索橋上。

青年戰戰兢兢,踩著一個個大小不同的鏈環的邊緣小心地前進著,然而,他的腳下一滑,一下子跌進了一個鏈環之中,頓時兩腳懸空,胸部也被鏈環死死地卡住,幾乎透不過氣來。

“啊,好痛啊!快救命啊!”青年揮舞著雙臂,大聲喊救命。

“請君自救吧!在這條路上,能夠救你的,隻有你自己。”長髯老者微笑著說。

青年得不到幫助,隻好拚命地扭動著身軀,奮力掙紮,好不容易才從這痛苦的鐵環中掙紮出來。

“這是什麼鐵環,為什麼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憤憤道。

“我叫名利之環。”腳下的鐵環答道。

青年繼續朝前走。忽然,隱約間,一個絕色美女朝青年嫣然一笑,然後又飄然離去,不見了蹤影。青年這一走神,腳下又是一滑,又跌入一個環中,被死死卡住。

“救命啊!好痛啊!”青年忍不住再次求救。可是四周一片寂靜,沒有人回應他,也沒一個人來救他。

這時,長髯老者再次出現,對他微笑著,緩緩道:“這條路上沒有人可以救你,你隻能自救。”

青年無奈,隻能拚盡全力自救,好不容易才從這個環中掙紮了出來。此時他已經精疲力竭了,他小心地坐在兩個鏈環間喘息。

“剛才這又是什麼環呢?”青年在琢磨。

“我叫美色鏈環。”腳下的鐵環答道。

經過一陣休息,青年心中充滿了幸福愉快的感覺。他在為自己能夠從鏈環中掙紮出來而慶幸。

青年繼續趕路。然而,料想不到的是,他接著又掉進了貪欲鏈環、嫉妒鏈環、仇恨鏈環……待他從這一個個痛苦的環之中掙紮出來時,青年早已經疲憊得不成樣子了。他抬頭望去,看到前麵還有望不到盡頭的漫漫長路,他再也沒有勇氣繼續走下去了。

“老人家!老人家!我不想再走人生之路了,你還是讓我回到從前吧!”青年痛苦地呼喚著。

長髯老者再次出現,他長袖一揮,青年又回到了路邊。

“人生雖然有許多痛苦,但也有戰勝痛苦之後的歡樂和輕鬆,你難道真的想放棄人生嗎?”長髯老者問道。

“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歡樂跟愉快太短暫太少了,我決定放棄人生,還做我的泥像。”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

“走人生之路是一個機會,也是你改變泥像命運的唯一一次機會……既然如此……好吧!”長髯老者欲言又止!

“我就做泥像!”青年不假思索地說。

這時,長髯老者平靜而又仔細地看了青年一眼。隻見,長髯老者長袖一揮,青年又還原為一尊泥像。

“我又可以在這裏看風景了,這也很不錯嘛,我從此再也不必遭受人世間的痛苦了!”泥像這樣想著。

然而不久,一場大雨襲來,泥像當場便被雨水衝成了一堆爛泥。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過:“勇氣很有理由被當作人類的德性之首,因為這種德性保證了所有其餘的德性。”俄國大詩人普希金說:“勇敢是人類美德的高峰。”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如果問,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可見,勇氣是人類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勇氣是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的必備條件。

青年因為沒有勇氣忍受痛苦,所以選擇了放棄,最後,當然他也就沒有了享受快樂的機會和權利。其實,人生路上的痛苦與快樂是形影相隨的,擁有痛苦的同時,也是等待快樂來臨的開始,正所謂“陽光總在風雨後”。喬治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自從上學以後,喬伊就是被同學們嘲弄的對象。也難怪,放學後,別的18歲的男孩子都做些籃球、棒球這些“男子漢”的運動,可喬伊卻要去學小提琴!這都是因為他的母親望子成龍心切。在那個年代,黑人還很受歧視,他的母親希望兒子能通過某種特長改變命運,所以從小就送喬伊去學琴。那時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每周50美分的學費是個不小的開銷,但老師說喬伊有天賦,喬伊的媽媽覺得為了孩子的將來,省吃儉用也值得。

但他的同學們不明白這些,他們給喬伊取外號叫“娘娘腔”。一天,喬伊實在忍無可忍,就用小提琴狠狠地砸向取笑他的家夥。一片混亂中,隻聽“哢嚓”一聲,小提琴裂成了兩半兒-這可是他的母親節衣縮食為他買的。淚水在喬伊的眼眶裏打轉,周圍的人一哄而散,邊跑邊叫:“娘娘腔,撥琴弦的小姑娘……”隻有一個同學既沒跑,也沒笑,他叫瑟斯頓。

別看瑟斯頓長得比同齡人高大魁梧,一臉凶相,其實,他是個熱心腸的好人。雖然瑟斯頓還在上學,但他已經是當時底特律“金手套大賽”的衛冕冠軍了。“你要想辦法長出些肌肉來,這樣他們才不敢欺負你。”他對沮喪的喬伊說。瑟斯頓不知道,他的這句話不但改變了喬伊的一生,甚至影響了美國一代人的觀念。雖然日後瑟斯頓在拳壇沒取得什麼驚人的成就,但因為這句話,他的名字被載入了拳擊史冊。

當時,瑟斯頓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帶喬伊去體育館練拳擊。喬伊抱著支離破碎的小提琴跟著瑟斯頓來到了體育館。“我可以先把舊鞋和拳擊手套借給你,”瑟斯頓說,“不過,你得先租個衣箱。”租衣箱一周要50美分,喬伊口袋裏隻有媽媽給他這周學琴的50美分,不過琴已經壞了,也不可能馬上修好,更別說去上課了。喬伊狠狠心租下了衣箱,把小提琴放了進去。

開頭幾天,瑟斯頓隻教了喬伊幾個簡單的動作,讓他反複練習。一個禮拜快結束時,瑟斯頓讓喬伊到拳擊台上來,試著跟他對打。沒想到,才第三個回合,喬伊一個簡單的直拳就把“金手套”瑟斯頓擊倒了。爬起來後,瑟斯頓的第一句話就是:“小子,把你的琴扔了!”

喬伊沒有扔掉小提琴,但他發現自己更喜歡拳擊,每周50美分的小提琴課學費成了拳擊課的學費,他的母親巴羅斯太太懊惱了一陣後,也隻好聽之任之。不久喬伊開始參加比賽,並漸漸嶄露頭角。為了不讓媽媽為他擔心,喬伊悄悄把名字改成了“喬治”。

5年以後,23歲的喬治已經成了重量級世界拳王。1938年,他擊敗了德國拳手施姆林,當時德國還在“納粹”的統治之下,因此,喬治的勝利意義更加重大,他成了反法西斯者心中的英雄。但他的母親一直不知道人們說的那個黑人英雄就是自己“不成器”的兒子。

可見,隻要我們多一些韌勁,堅持不懈地努力拚搏,並以樂觀的態度看待挫折,那份陽光終會屬於我們!

笑看生活

愛迪生小時候家裏非常貧困,為了維持生活,他不得不在火車上賣報紙。有一次,愛迪生在火車上賣報時,他的耳朵被一個粗暴的火車管理員打壞了。從那以後,愛迪生就成了聾子。

後來,愛迪生卻笑著說:“我真得感謝那位先生,在這個嘈雜的世界上,是他使我清靜下來,不必堵著耳朵去搞實驗了。”

(第二節 擺脫心靈的羈絆

世界上有很多問題都是來自自己的心靈,世間的痛苦和煩惱也是如此。一個人必須擺脫心靈的羈絆方能得以成長,否則,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就像這個實驗中的跳蚤一樣。

蘇裏往一個玻璃杯裏放進一隻跳蚤,他發現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再重複幾遍,結果還是一樣。根據測試,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它身體的400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