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別讓壓力毀了你
鄭板橋在《竹石》中寫道:“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他讚揚了竹子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還是那樣堅韌挺拔、永不服輸的精神。其實,對待生活,我們也要有竹子那樣的堅韌,這樣才不會被挫折打敗,才有在困境中崛起的勇氣,才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社會,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常常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時常為工作擔憂,時常為家庭瑣事而累。如此一來,我們慢慢地就讓壓力毀了我們自己。我們如果時常背負著很重的壓力,卻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就算壓力大小不變,我們肩上的擔子也會變得越來越重,最後重到負擔不起。有一位著名的講師在“壓力管理”課堂上的講解,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有一天,一位著名的講師在“壓力管理”課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後麵向他的學生,問道:“你們認為這杯水有多重?”學生的回答眾說紛紜,有說20克的,有說30克的,甚至還有說500克的。
講師聽了學生的回答,笑了笑,回答道:“這杯水的重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鍾,大家一定覺得沒問題;拿一個小時,可能感覺手酸;拿一天,可能就要叫救護車了。其實,這杯水的重量是一樣的,但是如果你拿得越久,就會覺得越沉重。這就像我們承擔壓力一樣,如果我們一直把壓力放在肩上,不管時間長短,到最後我們就會覺得壓力越來越沉重,最後無法承擔。所以,我們必須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然後再拿起這杯水,如此我們才能夠拿得更久。因此,大家應該將承擔的壓力於一段時間後適時地放下,並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後再重新拿起來,如此才可承擔得更久。”
講師用簡短的話語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不想讓壓力毀了自己,就要學會給自己減輕壓力,學會釋放自己的情緒。科學研究表明,如果我們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就會使腦細胞加速老化,影響記憶力,使你的頭腦變得更遲鈍,也會使皮膚與機體加速老化,比一般人走向衰老的步伐要快。也許,你並不讚同這種觀點,你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想一想,你就會發現,人在緊張狀態下,對事物的感覺大部分是既麻木又無聊的。
有一句話說,如果想要走得更遠,就要放下過多的行李。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想要生活得更幸福美滿,就要學會給自己減壓。在減壓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把壓力變成動力,那麼我們將更容易到達成功的彼岸。
我們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一天,一條獵狗氣憤地將兔子趕出了窩,並且一直追趕它,但追了很久也沒有捉到兔子。站在一旁的羊,看到此種情景,就譏笑獵狗說:“你們兩個之間,個子小的反而比個子大的跑得快得多。”
獵狗氣喘籲籲地回答道:“你不知道,我們兩個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僅僅為了一頓飯,而他卻是為了性命!他之所以能跑那麼快,是因為他有壓力,為了性命而跑。”
獵狗的話簡明扼要地說明了有壓力才有動力的道理。有很多人都說,自己壓力太大,活得很累。但是如果沒有壓力,就不會有動力。其實,壓力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如何去應對和化解。如果我們懂得將壓力變為動力,那麼我們離成功便又近了一步。
我們來看看下麵的故事:
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在一次貨輪卸貨後返航時,突然遭遇到可怕的風暴。水手們望著浩瀚的大海驚慌失措,用一雙期待的眼神望著老船長。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老船長麵對突如其來的風暴,顯得十分冷靜。他果斷地命令水手們立刻打開貨艙,往裏麵灌水。
水手們十分不解,其中一個水手嘟囔道:“船長是不是瘋了,往船艙裏灌水隻會增加船的壓力,使船下沉,這不是自尋死路嗎?”老船長並沒有理會大家的疑問,繼續命令他們往貨艙裏灌水。水手們看到船長嚴厲的臉色,隻好照做。
就在水手們萬分緊張時,奇跡出現了。隨著貨艙裏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舊猛烈的狂風巨浪對船的威脅卻一點兒一點兒地減小,貨輪漸漸地平穩了。船長和水手們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這時,船長才耐心地對水手們說:“在遇到狂風巨浪時,上萬噸的巨輪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輕的小船。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時,則是最危險的。”水手們聽了船長的話恍然大悟。
故事中的老船長知道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時則是最危險的道理,巧妙地運用“壓力效應”使自己及船上的水手們安全地度過了危險期。船如此,人亦如此,那些得過且過,沒有一點兒壓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人,就像風暴中沒有載貨的船一樣,常常會被人生的狂風巨浪打翻。
壓力,能使人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多方撞擊,並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從而自覺地把握人生的走向。相反,人如果太幸運了,離開壓力的“哺育”、悲痛的“滋養”,就會懶於思考,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強,最終隻能碌碌無為,成為墜地塵埃。
別讓壓力毀了你,不僅是成功者的告誡,不僅是實踐證明的一種態度,更是處在挑戰之中的你不斷叮囑自己,催促自己,保護自己的有力武器。人生要過得精彩,就要在不斷找尋壓力時,學會如何釋放壓力,並在二者之間找到製衡點,這樣才能讓生命之花在最會適的季節開得燦爛輝煌。
笑看生活
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想回一趟四川老家。臨行前,一個學生設宴,邀請到了梅蘭芳等許多社會名流為他送行。
宴會開始時,張大千站了起來,向梅蘭芳敬酒:“梅先生,你是個君子,我是個小人,所以我先敬你一杯。”
梅蘭芳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笑著問道:“此話怎解?”
張大千笑著說:“正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你是個君子-就隻管動口(唱戲),我是個小人-就隻管動手了(畫畫)。”
(第二節 自己說行就一定行
屠格涅夫曾說:“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說,你隻有相信自己能行,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進而才能取得成功。然而,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從一開始就不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那些成功人士就是因為堅信“我能行,我一定行”的信念,經過長期的努力,最終才取得了成功。所以,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用“我能行,我一定行”這樣的信念激勵自己奮勇前進。下麵的故事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
一個沒有自信心的年輕人常常為生活所累,整天鬱鬱寡歡。後來,他聽說有一位智者可以使人重新振作起來,便急忙來向智者請教秘訣。
那天,這位年輕人見到智者時,對智者說:“我覺得自己什麼事也做不好,而且也沒有人看重我,我該怎麼辦呢?”
智者一聽,就知道他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於是,他捋著自己的胡須回答道:“孩子,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我不能幫你,因為我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難題。”
年輕人感到疑惑不已,心想:智者也有難題嗎?就在年輕人思緒萬千時,智者又說道:“如果你願意幫我,我很快就可以處理好,然後也許就能幫你了。”
年輕人猶豫了一會兒後說道:“好吧!”。
於是,智者坐在了一張凳子上,從手指上脫下一枚戒指交給年輕人,說:“你去集市上把這枚戒指賣了,因為我現在需要錢還債。換回的錢越多越好,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少於1個金幣。”
年輕人拿著戒指來到了集市,以不低於1個金幣的價格賣戒指。集市上的人一聽年輕人的價格,有的哈哈大笑,一走了之;有的說年輕人想錢想瘋了。隻有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告訴年輕人:“你要價太高了。”
麵對眾人的譏諷,年輕人並沒有放棄,堅信智者的話-戒指的價錢不能少於1個金幣。因此,他到處兜售戒指,但沒人肯出1個金幣買它。最後,他隻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回到智者那裏,年輕人慚愧地說:“對不起,我沒能達到你的要求。也許我可以賣到兩個或三個銀幣,但我覺得那不應該是這枚戒指的真正價值。”
智者笑著說:“年輕人,你說得太對了。你再去一趟珠寶店,沒人比珠寶商更清楚它的價值了。你跟珠寶商說要把戒指賣掉,問他能出多少錢,但不要真賣戒指,問完價格後你再帶戒指回來。”
於是,年輕人又帶著戒指來到珠寶店。出乎他意料的是,珠寶商仔細看了看戒指後說:“如果你想賣這枚戒指,我最多可以給你58個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