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竇猗房,幸或者不幸(1 / 3)

竇猗房,從出身貧寒的趙國少女到呂雉的侍女,到代王妃,到皇後、太後,直至太皇太後,似乎世界上所有的好運氣都被她撞上了,甚至連宮廷裏最難得的愛情也擁有了。漢文帝似乎是中國曆史上最不好女色的皇帝,曆史上有文字記載的與漢文帝有關的女人屈指可數,與他的孫子漢武帝比起來簡直是少得可憐,這對竇猗房來說應該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可是中年失明的她卻驚訝而又悲哀的發現,她的情敵不是同為女人的後宮佳麗,卻是一個她怎麼也想不到的沒有一點本事的小男人——鄧通。

破敗的家世

竇猗房有一個悲慘的童年。

在竇猗房當上皇後的時候,她都不忍心回憶她的童年往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再,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莫過於如此。已經榮華富貴的她卻無法與自己的雙親共享,每每想到這一點,她都心懷愧疚,潸然淚下。其實,這又怎能怪她?

竇猗房是一個孤兒。

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亂世,再加上連年的天災,竇家生活的困頓已經達到了極限——一家人吃了上頓沒下頓,有時候一連兩天沒吃任何東西。

竇猗房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當哥哥弟弟們哭著鬧著說肚子餓要吃的時候,她總是低著頭,默默地承受。

爹娘問她肚子餓不餓,她總說不餓,其實她餓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這是一個很有忍耐力的孩子,這種性格不能不說與她日後成為皇後不無關係。

爹感動得熱淚盈眶,撫摸著竇猗房的頭,說要出去為他們找吃的。

莊稼旱死了,飛禽走獸跑走了,野菜挖盡了,野果采光了,不得已,竇猗房的爹決定去大山深處的一個深淵,那裏因為地勢險要很少有人敢去,他去那裏做什麼呢?釣魚。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悲劇發生在釣完魚的返途中,竇猗房的爹沿著陡峭的懸崖攀登,抓在手中的一塊石頭突然滑落,一腳踩空,竇猗房的爹直直的掉進了萬丈深淵,葬身魚腹。

當竇家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時,全家痛哭,竇猗房爹的去世無疑對這個破敗不堪的家是雪上加霜,疾病纏身的母親支撐了幾年,也終於熬不下去了,含恨離世。

現在,隻剩下竇猗房和她的兄弟三個相依為命了,竇猗房排行老二,有一個哥哥,還有一個小弟弟。

哥哥弟弟在母親去世的時候哭得死去活來,她卻沒有哭,隻是默默的流淚,她在心裏暗暗的發誓,要挑起生活的重擔。

為了生活,為了能夠讓哥哥弟弟吃飽,竇猗房賣身為奴,為一個財主打零工,什麼活都得幹,一天下來精疲力盡,但當她看到哥哥弟弟吃飯的樣子時,她所有的疲憊都沒有了。

而這時候,竇猗房自己還是一個十三歲的姑娘,放到現在,還是祖國溫室裏的花朵,父母手掌心的寶貝。

命運就在竇猗房十三歲的時候發生了改變。

劉邦已經打下了江山,飽暖思淫欲,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於是廣招天下美女,美其名曰:充實後宮,以顯示大漢江山的繁榮富庶。說白了就是供他老人家無聊的時候一個人消遣。

說是選美,其實沒有選,就是一個字:搶。

神氣活現的選美官像是鬼子進了村,走到哪哪裏哭成一片。選美官看見稍微長得有幾分姿色的姑娘,不容分說,強行帶走。不願意去皇宮的,如果你有銀子,還好說,賄賂一下選美官,就把你放了。如果沒有銀子,除了哭泣毫無辦法。但這時候女人的眼淚是沒有作用的,那些選美官的心腸比鐵石還硬。

竇猗房以及她的哥哥弟弟,還有村子裏麵的父老鄉親,誰也不會認為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是一場幸運,隻會認為是一場厄運。

在井邊打水的竇猗房被選美官發現了,生活的困頓並沒有磨去她天生的麗質,她被抓走了。竇猗房當然拿不出銀子來賄賂選美官,但她也沒有大哭大鬧,少年早熟的她知道事已至此哭鬧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她隻是懇請選美官讓她見哥哥弟弟最後一麵。

選美官看在竇猗房確實是個美女的份上,動了惻隱之心,答應她了。

哥哥勸她逃走,她說不,為了能讓哥哥弟弟吃飽穿暖,她甘願進宮,然後把每月的月錢寄回來。

寫到這裏,納蘭秋真為竇猗房叫屈,她的哥哥是幹什麼吃的?是飯桶嗎?後來也證實,竇猗房的哥哥確實沒有多大的出息,隻會沾姐姐的光。

這一別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次見麵,也許永遠也回不來了,堅強的竇猗房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感和淚水,和哥哥弟弟抱頭痛哭。

對於年幼的小弟弟,竇猗房更是割舍不下,她最後一次為弟弟洗了一次頭,最後一次為弟弟做了一頓飯,看著他吃完,才在選美官的催促下,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哥哥弟弟。

一入宮門深似海,也許那時候的竇猗房無法有這樣的體會,那時候的她,隻是不願意離開她的親人。我們常常說,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但對於古時候的女人來說,更多的是被命運扼住自己的咽喉。竇猗房就是這樣一個女人,隻不過扼住她咽喉的不是厄運,而是幸運。

幸福的代王妃

按照規定,新進來的宮女要驗身,本來這等繁瑣的事情是不要皇後出麵的,但作為後宮之主的呂雉不想再看到第二個戚夫人,於是所有的宮女必須先過了她這一關。

呂雉把姿色最好的宮女截住,直接留在了自己的宮中,充當各種各樣的雜役,把一批次貨假惺惺的送給了劉邦,當然這些次貨劉邦是看不上的。

這樣,竇猗房連劉邦的麵都沒見上,就直接做了呂雉的侍女。這對大多數渴望被皇帝寵幸的宮女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對竇猗房來說卻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她可沒有什麼當皇後的野心,她隻不過想掙點銀子,好供哥哥弟弟衣食。

接下來的日子,竇猗房一心一意的做自己的侍女,她也知道呂雉的利害,不敢有半點差池。她的心靈手巧,她的善解人意,她的細致周到,和呂雉相處久了,呂雉也慢慢的喜好上了這個丫頭。

竇猗房也奇怪,宮女們都悄悄的說呂雉如何的惡毒,但她卻並不覺得,最多隻是脾氣暴躁了一點,沒幹什麼十惡不煞的事情,有時候發現呂雉還行善,比如釋放一些思鄉心切的宮女回家,並給與足夠的盤纏。對竇猗房,呂雉也時不時賞賜她一些東西,這一切在竇猗房看來,呂雉這個婆娘並不像別人所說的那麼壞。

這隻能說明,人性是複雜的,呂雉對某些人來說也許是魔鬼,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就成了天使。

呂雉常常告誡竇猗房,女人要安分守己,要有自知之明,要做自己該做的事,不要越軌,不要異想天開,宮女就要做宮女的事,你是妾就別想著做妻。

竇猗房就這樣在呂雉身邊波瀾不驚的過了幾年。

巨大的喪鍾在宮中響起,劉邦駕崩了。

宮女們哭哭啼啼,不知道今後的命運會如何。

這時候呂雉開始飛揚跋扈,她第一件事就是把劉邦的兒子們送到他們各自的封國,她好獨掌大權。

當時劉邦有八個兒子,除了太子劉盈之外,其它七個都要離開。呂雉給這七個親王每人配了五個侍女,竇猗房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直接影響了竇猗房今後的命運。

竇猗房聽說有個叫劉如意的親王,被封為趙王,封國正好就是自己的家鄉。好幾年沒有哥哥弟弟的消息了,太想念他們了,於是竇猗房哀求負責分配的太監把她分給趙王劉如意。但是太監並不理會竇猗房的哀求,理由是,竇猗房偷偷塞給他的銀子太少,不夠他塞牙縫。

竇猗房不死心,大著膽子,找了一個機會,跪在呂雉的麵前,哭訴自己思念親人的心情,懇求呂雉網開一麵,把她分給趙王,這樣她就離家鄉近一點,好打聽哥哥弟弟的消息。

不料,呂雉聽了她的哭訴後勃然大怒,隻說了一句,說跟著趙王沒有好果子吃,然後就命人把竇猗房拖開了。

多年以後,直到她做了代王妃,直到戚夫人“人豬”慘案的消息傳來,她才明白呂雉對她說的那一句話是一個暗示,假使她跟了趙王,劉如意死了,她還能活嗎?

竇猗房分給了代王,代王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恒。

竇猗房和其它四位宮女登上了馬車,被送往代國,山西的晉陽,也就是現在的太原,離竇猗房的家鄉河北武邑相隔甚遠,竇猗房悲傷的想,也許一輩子都回不了家鄉了。

馬車一路顛簸,竇猗房一路落淚,而其它四個宮女卻一點也不悲傷,她們無法理解竇猗房的心情,在她們看來,做宮女在哪裏不是做,又什麼好傷心的。她們嘻嘻哈哈,還時不時拿出胭脂水粉,給自己補妝,以期被新任的主子代王看上。

這四個女人把竇猗房視為異類,沒有把她放在眼裏,她們打死也不會相信,代王會看上這樣一個落魄的女人。

竇猗房也沒有想這些,她完全沉浸在遠離家鄉的悲痛之中,她的哥哥弟弟過得怎樣?是死是活?

事情就在代王第一次接見這五位宮女時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代王劉恒的口味令她們乍舌。代王不喜歡花枝招展,不喜歡濃妝豔抹,不喜歡妖嬈嫵媚,不喜歡自滿驕橫,卻偏偏看上了麵容憔悴、素麵朝天的竇猗房。其它四位宮女傻了眼,這一路上她們所花費的心思全打了水漂,早知道如此,她們也好擠點眼淚出來,把麵容弄憔悴點。

一個人的氣質是自然流露出來的,隻能說明,竇猗房身上流露出來的與世無爭、弱柳扶風的氣質吸引了代王。劉恒是一個善良的人,善良的人看見可憐的人就動心,覺得有義務有責任要保護這個女人。

劉恒叫退了其它四位宮女,留下了竇猗房。

而此時的竇猗房緊張的連大氣都不敢出,更不用說抬頭看一眼劉恒了。

劉恒在她周圍走了一圈,然後在她麵前站定,叫她抬起頭來,聲音那麼的溫柔親切。

她不敢,雖然她非常想。劉恒又說了一遍。她才緩緩的抬起頭來,她看到一張清俊的臉,微微笑著,清澈的目光裏夾雜著淡淡的憂傷,這驚心動魄的一瞥激發了她一個女人對愛情的所有期冀。

而劉恒也被竇猗房樸實無華的美深深的打動了,樸實無華,這符合劉恒的天性稟賦。

劉恒與竇猗房,這倆個看似八杆子打不倒一塊的人,在機緣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

這就是緣分,你不得不相信的緣分。

幾個月後,其它四位宮女還是宮女,而竇猗房卻成了代王的王妃,雖然不是王後,但實質上等同於王後。劉恒隻恨和現任的王後結婚之前沒有認識竇猗房,如果認識竇猗房,那麼王後的位置絕對是竇猗房的。

其它四位宮女再一次見到竇猗房的時候,不得不向她行跪拜之禮,這個世界變化的太快,竇猗房的好運氣讓她們妒忌的要死。

但竇猗房還是以前的竇猗房,沒有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性格也改變,要是換作其他的宮女,也許尾巴早就翹上天了,但她不,她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絕不驕橫。

我們來簡單的說說劉恒的第一任妻子代王後,之所以簡單,因為實在沒有啥可說的。

史書上連她的名字都沒有記載,隻說她是王後。這位王後除了是一個女人外,幾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她太普通了,既不漂亮也不醜陋,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她注定是一位默默無聞的人,注定要被劉恒遺忘。劉恒不喜歡她,對她沒有感情。她也不在乎,隻是盡一個母親和妻子的職責。

這位王後生育能力比較強,在竇猗房來到代王府之前,就已經為劉恒生下四個兒子。當時,劉恒不過二十出頭,她也不會超過二十。如此密集的生育必將導致身體的垮敗,他們生下來的兒子身體素質也都不高,這為王後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不過我們慶幸這位王後沒有成為呂雉那樣的女人,麵對突然冒出來的竇猗房,王後似乎並不在乎,即使有了竇猗房後劉恒不再與她同房,她也不計較。她形同一個木頭人。可憐可悲又可歎。於是,我們不得不懷疑,這位王後是不是真的愛劉恒?還是身體有毛病?或者她的天性就是如此?

有了竇猗房,劉恒的王宮等於虛設,這個專情的男人隻進竇猗房的房,隻上竇猗房的床。

一個女人,尤其像竇猗房這樣的宮女,能夠得到一個君王如此這般的寵愛,死也瞑目了。

竇猗房確實很知足。她的知足,她的謙卑,她的謹慎,她的樸實,她的賢淑,她的守禮為她在代王宮贏得了一片好名聲。代王自然不用說,代王的母親薄太後,甚至連被擠兌的王後都對竇猗房的印象奇好。

更何況,竇猗房的肚子也很爭氣,與劉恒纏綿悱惻的結果是,為劉恒生下了二男一女:長子劉啟,次子劉武,長女劉嫖。

好運氣再次降臨

劉恒的發妻終究沒有當皇後的命,幾年後,患了麻風病而去世。

劉恒的後宮並沒有因為一位王後的去世而增添幾分悲戚之色,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代王早就與王後沒有了感情,劉恒隻是象征性的為王後舉行了葬禮,王後的來去匆匆,仿佛就是為了襯托竇猗房的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