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君命有所不受(1 / 3)

小倉山地處林縣縣城西北約一百裏處,雖然不是很高,卻雄峻險要,易守難攻,不僅是從潞城、黎城、涉縣等地進出林縣的門戶,也是保衛林縣縣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堅固防線。第二十四集團軍第四十軍占據林縣期間,龐炳勳便一直將第三十九師安插在這裏,以防日寇突然南下奇襲。而陳政節部據此天險,堅守陣地,之所以能夠與數倍於己的日軍相持長達兩天之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占盡了地勢之利。

其實,為了尋找國民黨第二十四集團軍進行決戰,日本華北方麵軍共出動了三萬餘人,要拿下小倉山可謂易如反掌。不過,岡村寧次畢竟老奸巨猾,獲悉龐炳勳所部均藏匿於深山之中,為了逼其現身,竟將第三十九師當做“誘餌”,盡管日軍第六十九師團、獨立第五混成旅團及日軍炮兵第一三九聯隊久攻不下,卻也沒有再額外增加兵力,隻是安排日軍第十二軍第三十二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七旅團注意加強外圍的防守,一旦發現有龐炳勳所部前來增援,則立即將之包圍、分割並各個殲滅。

但柴山兼四郎終歸不是岡村寧次肚子裏的蛔蟲,連續進行了兩天的瘋狂進攻,而小倉山陣地依舊固若金湯,中國守軍的火力也絲毫不見減弱,又見第三十二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七旅團在旁側窺覦已久,心中難免有些發慌,深恐二部前來搶功,看到暮色降臨,遂又親自指揮部隊發起了今天的最後一次衝鋒,並向日軍炮兵第一三九聯隊下達了指令,命其集中火力,立即往小倉山山頂東側及西北角的兩處主要隘口發起了地毯式的狂轟濫炸。

“轟隆隆!轟隆隆!”

一發發炮彈呼嘯著落到了第三十九師的陣地上,小倉山上頓時戰火紛飛,濃煙四起,密集的槍炮聲撼天動地,響徹雲霄。

在日軍強大的火力和輪番進攻之下,那些本已殘餘不多的掩體工事遭到了更加嚴重的摧毀,第三十九師的傷亡進一步擴大,彈藥也已經所剩不多。

眼看部隊幾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陳政節更加焦灼萬分。他昨天下午三時許就得到了八路軍太嶽軍區司令部的回電,說第三軍分區已經派出了一支獨立營,繞道輝縣,途經張村、大池山、東拴馬、五龍、東姚、采桑等地,預計於今日下午五時左右即可抵達小倉山,並約定傍晚時分發起進攻,雙方裏應外合,乘著夜色一舉營救第三十九師脫離險境。而現在與八路軍太嶽軍區司令部約定的進攻時間已到,但日軍的後方卻遲遲不見有什麼動靜,從種種跡象判斷,很可能是八路軍太嶽軍區第三軍分區獨立營還沒有到達。那麼,究竟是八路軍太嶽軍區司令部敷衍搪塞,還是八路軍的援兵在路上遇到了日軍的阻擊了呢?

日軍的炮聲仍在轟鳴著,陳政節在指揮部裏不停地走來走去,又抬起手腕看了看表,發現時針已經指向五時三十分,不禁心中越發不安,正在這時,翟遠山忽然低著頭從外麵跑了進來。

“八路軍的援兵到了嗎?”陳政節急切地問道。

“還沒有。”翟遠山一邊摘下帽子拍打著身上的塵土,一邊答道。

“莫非八路軍記仇,在故意欺騙我們嗎?”陳政節問道。

“不可能。”翟遠山說道,“八路軍向來言出必行,特別在當前這個生死關頭,如果不是因為不可預知的事件阻礙,他們是斷然不會食言毀約的。”

“不可預知的事件?”陳政節一愣,“你是說路上……”

“不錯。”翟遠山答道,“從陽城繞道輝縣,再從山間小路抵達小倉山,一路上不僅行程長達數百裏之遙,還不時會遇到日軍的騷擾,誰能保證萬無一失呢?”

“那依你之見呢?”陳政節問道。

“等,我們眼下隻能等待。”翟遠山說道,“再說天馬上就要黑了,日軍連續折騰了兩天,士兵都已疲乏,今晚肯定不會發起進攻。如果八路軍能夠及時趕過來,到明天黎明之前都是殲敵良機。”

“嗯。看來也隻有如此了。”陳政節點了點頭,隨後從桌子上拿起了一根直尺,走到牆壁上懸掛的軍事地圖前,又一次仔細地測量著從陽城到林縣之間的距離,心中暗暗地推算著八路軍援兵可能抵達的大體時間。

“轟隆隆!”一顆炮彈落在了指揮部的左側,指揮部的房頂霎時坍塌了半邊。

“師座,小心!”一個衛兵舍身撲到了陳政節的身上,擋住了紛紛墜落的磚瓦石料,方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狗日的,老子和你們拚了!”陳政節一下子從地上爬了起來,拔出手槍,大喝一聲,便帶領著翟遠山和衛兵衝上陣地,親自指揮部隊與敵人展開了戰鬥。

又過了十幾分鍾,槍炮聲漸漸停了下來,一天的戰鬥終於即將結束。

小倉山上彈坑累累,滿目焦土,到處都彌漫著一股濃烈的火藥味道。看著工事後麵稀稀落落的士兵和旁側橫七豎八的屍體,陳政節的心裏有說不出的難受,便站在一塊巨石後麵,抬起頭,舉起了胸前的望遠鏡,他沒有觀察山下的日軍,而是久久地向遠處眺望著。

透過彌漫的硝煙,依稀可以看到群山起伏,峰巒如聚。

陳政節靜靜地佇立著,向遠處眺望了許久,盡管他什麼也沒有發現,卻仍然不肯放下手中的望遠鏡。這一刻,他的心裏猛地有了一個強烈的預感--也許一個奇跡就要在今晚發生了。

下午五時許,太嶽軍區第三軍分區獨立營順利抵達了小倉山以南約六七百米處的一片樹林之中,但卻並沒有按照原計劃立刻發起進攻。主要是周大路看到第三十九師陣地上火力還算強大,打得也很有章法,絲毫沒有露出即將被敵人擊潰的跡象。相比而言,滯留於半山腰的日軍卻顯得比較狼狽,隻是一味龜縮在岩石的後麵,很難組織起有效的反撲。

爾後,周大路又舉著望遠鏡縝密地觀察了一下日軍的陣地,卻見敵人雖然已經連續進行了三天的戰鬥,其兵力依舊充沛。另外,尤其讓他倍感擔憂的是,日軍的炮火正源源不斷地在小倉山上爆炸著,而從炸點的密集程度來看,這很可能就是陳政節在電報中所提到的那個炮兵聯隊了。

按照日軍的編製,一個炮兵聯隊共有三個大隊,各裝備十二門山炮。而太嶽軍區第三軍分區獨立營卻隻有區區六百餘人,如果此時發起進攻,日軍必會以炮兵轟擊,這點兒兵力很可能還不夠給敵人塞牙縫的。周大路當即意識到--如果要將第三十九師營救出來,則必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其一,不能讓日軍獲悉我軍的具體兵力;其二,要避開日軍的炮兵部隊,使之無法發揮作用。隻有實現了以上兩點之後,才有可能取得此次行動的勝利,而如果隻是蠻打蠻幹,那麼就不僅無法完成八路軍太嶽軍區司令部下達的任務,反而還有可能將自己的這支部隊也搭進去。

可是,怎樣才能做到既不暴露目標,又能夠使日軍的炮兵聯隊變成“聾子的耳朵”呢?看完地形之後,周大路立即召集排級以上的幹部開會,具體探討下一步的作戰方案。

小倉山上火光衝天,塵煙飛起,震耳欲聾的炮聲在山間回響著,如同聲聲戰鼓,重重地敲打在大家的心頭。

張遠方和楊驅虎等人的意見還是主張馬上發起進攻,與第三十九師裏外夾攻,爭取速戰速決,即刻營救陳政節部於水火之中。

“敵人的力量是我們的數倍。”周大路說道,“從開戰前期所獲得的情報來看,日本華北方麵軍共出動了三萬餘人,而小倉山不過彈丸之地,如果要將之攻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即便第三十九師為一支鋼鐵之師,也早已碎為齏粉,豈能堅持到今天?”

“對呀!”張遠方忍不住在旁邊插了一句,“我一路上還納悶哩,從以往與第三十九師交手的經驗來看,這支部隊的戰鬥力隻能說是一般,這次為何卻能表現得如此神勇?”

“難道是岡村寧次故意設下的一個圈套?”楊驅虎這時也看出了門道,“日軍故意不以全力對小倉山實施圍攻,其目的就是為了逼迫第二十四集團軍前來救援,再趁機將之擊破?”

“不錯!”周大路繼續說道,“龐炳勳很可能也是因為看破了岡村寧次的險惡用心,才寧可舍棄第三十九師,也不肯派兵前來相救!”

“即使日軍真有這樣一個陰謀,我們又豈能臨陣退縮、見死不救?”張遠方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更何況太嶽軍區司令部已經與陳政節約定於今天傍晚時分發起進攻,如果我們爽約,則不僅違反了上級的命令,還會被國民黨軍恥笑……”

“是啊!”看到天色越來越晚,楊驅虎也不禁越發焦躁,隨即大聲說道,“軍人以執行命令為天職--我認為現在根本沒有繼續討論的必要,而是應該立即集中兵力,向日軍最薄弱的環節發起攻擊,以配合陳政節部往外突圍!”

周大路點上一支煙,深吸了一口,正要解答張遠方和楊驅虎等人的困惑,忽見高誌峰始終不發一言,便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問道:“高誌峰,你有什麼想法?”

“周營長,我覺得目前不宜發起進攻!”高誌峰正在思考著什麼,猛然被周大路點將,不禁一愣,很快又回過神來,連忙說道,“另外,即使在行動的時候,也不能集中兵力,而是應該將部隊分成幾個部分,從各個方向打擊敵人……”

“這個辦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張遠方起初還側起耳朵靜靜地聆聽著,期待著高誌峰能夠想出一個奇招妙策,不料其所持的意見與自己大相徑庭,心中頓感失望,便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大聲說道,“我們一共隻有六百多號人,倘若再分散兵力,豈不自尋死路?!”

“正是因為我們的人員太少,才必須要分散兵力呢!”不知什麼原因,高誌峰今天的脾氣特別強,竟然直接與張遠方來了一個“針尖對麥芒”。

“你……”張遠方被噎得夠嗆,再也說不出話來。

對於高誌峰的意見,不光是張遠方,連旁邊的楊驅虎、孟國柱、嶽成隆和孫智勇等人也都覺得甚是荒謬。在眾人的眼裏,他始終還是一個孩子,不論其做錯了什麼或者說錯了什麼,誰也不會與之計較,隨即大家便岔開了話題,想要繼續探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此時周大路卻擺了擺手,正色說道:“高誌峰剛才的話還沒有說完呢,咱們最起碼應該給他一點兒時間吧?”接著,又轉過頭去,緊緊地盯著高誌峰的眼睛,“為什麼?說說你的理由。”

“現在天色還早,如果就此展開行動,我軍的實力必將暴露無遺。”高誌峰說道,“而敵人一旦發現隻有幾百人前來增援,勢必有恃無恐,假如其主動在小倉山外圍撕開一個口子,故意放我們進去,然後再用重兵包圍起來,則不僅無法達到解救第三十九師的目的,很可能我軍也會深陷困境!”

“不錯,接著說。”周大路不禁連連點頭,同時他忽然覺得高誌峰仿佛瞬間又成熟了許多,不僅長高了,長壯了,而且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今天是月末,晚上沒有月亮,必會漆黑一團。”高誌峰繼續說道,“我認為我軍應該充分地利用這一點,以夜色為掩護,分散兵力並大造聲勢,從各個方向對日軍發起突襲,刻意製造一種‘大兵壓境’的假象--這樣,敵人摸不清我軍的具體數量和位置,必會心生恐懼,並可能不戰自亂。倘若再煽風點火,加以引導,則很容易造成敵人判斷失誤,自相殘殺。到那時,不需費多少氣力,第三十九師自然就會衝出日軍的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