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方毛主席像的兩邊噴印著紅色的大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是毛主席的教導。還有教室後麵的牆上,寫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這也是毛主席的話。
看來毛主席說的,一定都是正確的。
剛上完第二節課,突然牆上掛著的大喇叭響了起來:
“廣大師生們請注意,廣大師生們請注意,現在馬上到校門口集合,排隊到廠前廣場,傳達最新指示……請迅速到校門口集合……”
“噢——”
男孩子們尖叫著擁出門去,女孩們也巴不得有這個機會,趁機一窩蜂地抓著圍巾帽子往外跑,生怕再晚一點就成為被抓回去的小雞。
到校門口集合,就意味著要遊行了。316廠每每遇到重大事件,都會讓子弟學校的學生們在街道上遊行。每一次的遊行,都是一針興奮劑,讓孩子們陷入狂歡的氣氛中。蘇聯也喜歡這種狂歡,不用上課,就像在大街上閑逛一樣,有時還能在遊行的間隙瘋跑。
遊行隊伍一般都是沿著學校操場走到紅寶石大街,從東到西轉一圈,再回到廠前廣場。一路上,他們高喊著口號,或者唱歌,舉著小旗子,有時舉著花束。這些花束是男孩們攀到樹上撅下的樹枝,由女孩子把一片片粉紅色的紙剪成梅花的花瓣兒,兩片花瓣兒中間塗上糨糊,夾上樹枝,粘上。於是,在樹枝的枝頭、枝幹,就盛開了無數這樣的花朵,他們舉著這些花朵,跟隨遊行的隊伍,一邊走,一邊喊著口號。
“毛主席萬歲!”這些花朵就在他們的頭上掀起一片花的海洋。
“中國共產黨萬歲!”又是一片海洋。
“打倒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
“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勝利萬歲!”
粉紅色的浪潮一波一波穿行在紅岸的街道,沿途擠滿了看熱鬧的老人和孩子,他們也像狂歡的人群一樣擁擠著。等到遊行的隊伍走過去,看熱鬧的人們就占滿了街道,有的人開始呼叫著自家走散的小孩:
“狗子——”
“二柱子——”
“小華——”
“張秀英——”
每當這個時候,紅岸的街道沸騰了。人們興高采烈,喜氣洋洋,像過大年。
今天雖然沒有那些樹枝做成的假花,但是學生們還是歡歌笑語地排著大隊向廠前廣場走去。
316廠是紅岸的標誌,而廠前廣場又是316廠的標誌。它是這個城市最為壯觀的地方。廣場上有一尊巨大的毛主席塑像,他麵向北方的廠前大道,每天向前來上班的人們揮動那隻偉大的巨手。紅岸的人們常常在這隻巨手之下宣誓:“永遠忠於毛澤東思想!”
當許多年過去,蘇聯第一次站在天安門廣場上,回想她的少女時代,她總是有一種錯覺:316廠的廠前廣場比天安門廣場還要大。
廣場,蘇聯一生都有廣場情結,無論是她後來所在城市的廣場,還是到國外的很多廣場,每每臨近那個寬敞的天地,她總有怦然心跳的激動,她驚訝於人類早期的記憶,會如此強悍地滲透人的骨髓,導致她的一生一直對廣場情有獨鍾。
是的,蘇聯喜歡這個廣場。
廣場正中央不鏽鋼的毛主席塑像,高大偉岸,矗立在空中,蘇聯躺在大理石的基座上,仰頭就隻能看到毛主席大衣的下擺,以至於她會產生奇怪的零碎的感覺。據老師講,這個毛主席塑像是全國最高的:高度有10.1米,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0月1日成立;基座7.1米高,象征中國共產黨在7月1日誕生。
在蘇聯以後的日子裏,所有的數字都能讓她產生聯想,尤其是一些公共場合裏公共性質的數字。比如建築的柱子,比如台階,比如……她發現,在中國,幾乎所有標誌性的東西,那裏麵隻要存在數字,絕對都是有象征意義的。
蘇聯印象最深的不是這個雕塑和基座,而是那光滑漆黑得能照出人影的大理石底座,它像一個四周寬闊的大陽台,能容下兩三個孩子並排躺在上麵。(蘇聯以後再也沒見過這麼漂亮的石頭,無論走到哪裏,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見過這麼滑膩、漂亮的大理石。)夏天的時候,她和小夥伴們躺在那涼颼颼的大理石上看天空的雲彩,那個涼快啊!有時看著看著,竟然會睡著了,到了傍晚,西邊的火燒雲絢爛地蔓延在天空,他們穿上鞋,沿著廠前的林蔭路,一邊捉蜻蜓,一邊打鬧著,回家去。
當遊行的隊伍到達廣場時,那裏早已站滿了人,學校的學生們就站在廣場邊上,蘇聯的位置恰好在技術大樓的底下。
技術大樓位於廣場的東邊,與西邊的行政大樓對峙,兩座樓一模一樣,都是巴洛克建築,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尖頂,米黃色,屋子裏有著高高的舉架和闊大的窗台。蘇聯的爸爸就在技術大樓裏辦公,他是工程師,參與設計了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還被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過。
蘇聯小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長大以後能像那些女工程師一樣,在高大的門廳裏,腳下的高跟鞋發出“哢哢”的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