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英】
熊堯老伯年過八旬卻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對生活充滿激情,對文學一往情深。他花費一年多的時間,不辭辛苦地四處奔走調查,實地采訪,收集資料,甚至熬過許多不眠之夜,對湖北襄陽、穀城一帶民間流傳的故事、傳說進行整理、加工和二度創作,終於完成了這部帶有地方民間文化遺產性質的《南河古話》。這部書可以說是老人一生癡愛文學的“愛情結晶”,本書的結集出版也是老人的公子熊振宇兄一家獻給父親八旬大壽的珍貴禮物。作為一個文學從業者,我對熊老伯這種執著的精神和創造力感到由衷的敬佩和感動。
我國有豐富的民間文學資源,各地先民在自己生生不息的這塊土地上創造了極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演繹、傳播著很多優美的傳說、故事,它們寄予著人們對於生命、愛情、正義、善良等的美好願望,也成為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民間文學早期由民間藝人代代口口相傳,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地被加工、改造,使得這些傳說和故事更加生動,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文化人在傳承過程中擔當著重要角色。
《南河古話》中的作品具有濃鬱的民間文學特征。表現在:
一、作品故事內容的傳奇性。如《羅大人的親家》中的“親家”原來卻是一塊大礁石,而且這是一塊會說話、有感情、講義氣的石頭。《大雁往南飛》中大雁與惡人何缺德鬥智鬥勇,並且能與人對話,大雁被賦予了人的感情,這樣的作品讀來亦真亦幻,兼具寓言與童話的藝術效果。《刺蝟告狀》裏,張黑子被四百多隻刺蝟圍住,哀求:“張大哥,救救我們吧!”在這裏,動物和人之間的界限消除了,它們和人一樣是有生命、有情感的生靈,它們被黑烏梢蛇欺負時會傷心哭泣,當它們得到土地爺的幫助後又高興地載歌載舞。這些故事的傳奇性大大增強了文本的趣味性,使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二、人物形象的寓意性。這部集子中的大部分作品體現的是傳統的倫理道德觀,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美德的讚美和褒揚。其中寄予著抑惡揚善、仁義忠誠、扶貧濟弱等美好的思想感情。如《牯牛墳》中的牯牛形象就表現了牛對主人的忠誠,《大雁往南飛》表達了對傷害動物的惡人的鞭笞和對美好人性的呼喚。《羅大人的親家》中通過羅大人斷案,表現了羅大人為官的公正嚴明和勤勉敬業,也表現了“親家”的忠義之舉。
三、語言的民間性。語言借用民間方言、俗語,讀來樸實親切,生動有趣。《牯牛墳》中牯牛被冤死,大伯知道真情之後自責地說:“也怪我老昏君了,犯人問斬也要審個青紅皂白才推上法場。唉,我們太魯莽呀!”又如《羅大人的親家》中道士為勝吾開光灌頂時口中所念:“天皇皇,地皇皇,朱家有個好兒郎。窮家孩子少讀書,積善人家常敬香。道行天下多濟貧,老君到處富一方。富一方,帶一幫,勝吾心懷百姓利,廣為他人嫁衣裝。”這些語言形象生動,讀來朗朗上口,有很強的感染力。
四、風物民俗的地域性。本集作品中的故事都發生在穀城南河一帶。羅大人的親家是南河洪流中的一柱礁石,也是穀城的一個景觀,故事就發生在南河岸邊。刺蝟告狀的故事發生在穀城南山腳下,猴王搶親的故事發生在南河上遊的歇馬河,牯牛的故事發生在南河的北岸。《蜘蛛精深潭撈金船》的故事在穀城縣城附近演繹。還有《驢頭狼》的故事地點在附近的神農架,即鄂西北地區,有顯著的地域特征。通過閱讀這些有趣的故事傳說,讓讀者進一步了解鄂西北地區豐富的物產、特殊的自然環境和人們的生活、情感、精神麵貌,這是有趣且有意義的事情。
現實生活中有人熱愛打麻將,有人喜歡太極拳,有人擅長跳舞唱歌,也有人喜歡書法繪畫和燈下漫筆。多樣的生活造就了多彩的人生,也體現了各人不同的精神追求。熊堯老伯已八十高齡尚筆耕不輟,我想,寫作對於他,一定是一件讓自己充實和快樂的雅事,是一種美好的精神寄托和價值體現。這樣的人生是美好的,更值得我們晚生後輩奉為學習的榜樣。
承蒙熊堯老伯和振宇兄信任,不揣淺陋,寫下這點閱讀感想,也借此機會表達我對老人家的欽敬之情。祝福老人家生命常青,激情常在,以生花妙筆再續華章。
2011年 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