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我都為你加油(2 / 3)

莉莉,作為你的祖父,我希望自己的話能對你理解世界產生些許的幫助,能夠幫助因為不知道如何接受這個混亂的世界而困惑的你。

我也像你一樣困惑。坦率地說,我也經常因為不知道如何行動而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這時候我多麼希望能有人幫我指出前行的道路。也許這就是我寫這封信的勇氣吧。當然了,我不能永遠在你身邊,所以我認為現在給你寫信也很重要。無論你如何呼喚我,我都不能回答你的時刻越來越迫近了。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媽媽情不自禁地嘟噥著“是啊,是啊”,仿佛麥克法蘭教授就在我眼前。簡直太相似了。現在我也感覺很混亂,或許比混亂還嚴重,稍微誇張地說我感到彷徨無措。這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有個非常賢明的人出現,告訴我如此如此、這般這般,那該多好啊。每當這時,媽媽的感情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對於代替我說出這些話的人充滿了感激之情,另一種是對於表達完美而深刻且遠勝於我的作者的嫉妒。但是正如前麵我已經說過的那樣,這是個很帥的老爺爺。嗯,我又能說什麼呢?他是個溫情脈脈的人,如果我對他的感情僅僅是嫉妒,那就未免太過分了。

“無論你如何呼喚我,我都不能回答你的時刻越來越迫近了”,這句話讓我突然間悲從中來。我仿佛想到他曾多麼長久地注視著莉莉,而莉莉又是多麼深情地呼喚祖父了。

這些信總共分為28 個主題,足以激起作者的孫女莉莉、你,以及媽媽的好奇心了。我們看看下麵的例子吧。

我是誰?

相愛就要結婚嗎?

性是什麼?

為什麼家人總難相處?

人為什麼會變得殘暴?

誰是我們的朋友?

神靈為什麼隻是旁觀人類的痛苦?

為什麼需要不停地學習?

怎麼生活才能永遠幸福?

為什麼學校不喜歡奇思妙想?

為什麼非洲每四秒鍾就有一個人餓死?

依法行事是最好的辦法嗎?

為什麼要生孩子?

麵對如此根本而且深奧的問題,這本書當然不能給出令人心情愉快的答複。這是誰都無可奈何的事情。相反,作者非但沒有給出答案,反而向我們提了個非常意外的問題:你們為什麼沒有提問?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傾向於不抱懷疑也不提問了。對於學到的生活價值觀,我們已經習以為常,而且理所當然地接受了。於是就在不經意間,我們變成適應生活,而不是引導生活繼續前進了。對於存在著絕對和當然價值的地方,積極能動地開拓自己的生活並不那麼容易。我希望你能活出真正的自己。為此,你需要以陌生的視線觀照自己和你生活的世界。這也是為了以更客觀的眼光設計更精彩的人生。

數十年來,麥克法蘭教授走訪了世界上許多個國家,深深地知道在這裏習以為常的事情在那裏並非就是理所當然。比如,《相愛就要結婚嗎?》中提到了中國南方某部落的故事,這裏根本沒有結婚的概念,甚至連表示結婚意義的單詞也沒有。如果用錯了“我們”的概念,受到排斥的“他們”就會向你展示人類可以變得多麼殘暴,而這些都是借著民族、國籍或膚色的名義。你也知道吧?我們常常因為“與我們不同”這個簡單而愚蠢的理由漠視他們的生命。

好了,他終於說到了很久以前曾經讓你倍感苦惱的朋友和友情的話題:

對誰有好感和愛是兩碼事。通常而言,人人都愛自己的父母兄弟,但是不能說喜歡他們。這是很尋常的事。盡管好感和愛都很重要,然而兩者不可混淆。

友情不會靜止。友情就像河水,隻有朝著某個方向流動的時候才有意義。它總是要發展變化,總是要不斷拓寬並且吸納新鮮的經驗。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英國人沒有朋友,隻在針對某個問題的時候才有朋友。但是,朋友絕對不能成為排他性的所有物。在人生的旅程中,我漸漸明白,人生中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分享和失去朋友。

蔚寧,你也在學習嗎?這人世間最困難的事。每當你問起朋友的時候,媽媽隻能向你轉達從某位老師那裏聽來的話。生活就像登山,朋友就像登山路上的同伴。山路入口處總會有很多人,後來不知道去了哪裏,越往山頂攀登,越是人跡罕至,也會越發孤獨。即使碰上某個人,運氣好的話可以結伴登上山頂,但是通常會在岔路上分手,根據各自走路的速度,或許還會重逢,然而還是會分開。

關於這句話,媽媽想了很久。對於媽媽來說,相逢又分別的事情至今還不熟練,而且也覺得很難。這就像胸前已經縫合的傷疤被徹底揭掉了。但是每當這時,我總是在想,生活就像流動的河水,也許會不時蕩起旋渦,然而它不會永遠停留在某個地方。對於流動的東西,對於必須流動的東西,對於隻能流動並且希望流動的東西,姑且讓它們流走吧,這樣不論對誰,包括我自己,生活也會因此有了自由的色彩。是啊,這樣真的很難。媽媽的恐懼比登山還要嚴重。坦率地說,媽媽也是這樣,至今仍在學習,學習如何失去朋友這樣艱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