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文藝複興時期,基本上是指1500年至1660年間的英國文學,這個時期湧現出莎士比亞、斯賓塞、馬洛、培根及多恩等一大批文學巨匠。英國的文藝複興在中世紀萌芽,帶有14、15世紀特點的創作態度與情感依然貫穿在人文主義與改革時代。
人文主義是文藝複興的核心。人文主義者通過對古代文化嶄新的研究,在古希臘、羅馬文明的基礎上,尋求到了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觀念。
在文藝複興時期,威廉·卡克斯頓引進了印刷術,並用英語印刷、出版了包括《坎特伯雷故事集》在內的一百多部書籍。同時,這也為英國開啟了翻譯的時代。無論古今,羅馬、希臘、法國等國的經典作品都被譯成英語,而後出版。
英國的文學家從這些經典作品中學習,汲取靈感,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使英國文藝複興初期階段進入了一個學習、模仿與同化的階段。此時,意大利的彼特拉克成為英國作家的創作源泉,並以他為榜樣將文藝複興時期的愛情詩與先前的愛情詩嚴格區別開來。
總體上講,伊麗莎白時期的戲劇是英國文藝複興的文學主流。在此之前,英國的戲劇傳承了在中世紀興起的幕間短劇與道德劇。隨著古希臘戲劇的傳入,英國戲劇作家將古典的藝術形式與本國的故事相結合,為戲劇藝術走向精美、成熟鋪墊了道路。並湧現了馬洛、莎士比亞等著名的戲劇作家,他們的作品一直流傳至今。
同時,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詩人,使詩歌與詩劇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而約翰·多恩等玄學派詩人,在作品風格上與其前輩及同時代作家產生了決裂。散文也在這個時代得到了發展。培根作為英國曆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家,將散文藝術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
英國文學代表作家主要作家
6.斯賓塞(約1552—1599)
埃德蒙·斯賓塞出生於倫敦,先後在泰勒商人學校及劍橋的彭布羅克學院讀書,並在上學時期展露了他的文學才華。此後,斯賓塞來到英格蘭北部,並在那兒與羅薩林墜入了情網。但這段感情最終以分手收尾,斯賓塞將失戀的哀痛寫進了《牧人月曆》。
斯賓塞在好友西德尼的幫助下,結識了不少上流人士,其中包括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的寵臣萊斯特伯爵。在萊斯特伯爵的幫助下,斯賓塞來到愛爾蘭,成為威爾頓格雷勳爵的秘書。1586年,斯賓塞因為在工作方麵的出色表現而獲得英國政府的獎勵——位於愛爾蘭的基爾格爾摩城堡及其周圍的迷人景區。當斯賓塞與伊麗莎白結婚時,他寫出了他們婚禮中最美的一首讚美詩——《新婚喜歌》。
1598年,愛爾蘭人民發起了反抗英國的民族起義,住在愛爾蘭的斯賓塞也慘遭殃及。他的古堡被起義者燒毀。為了躲避災禍,斯賓塞帶著全家人倉皇逃回英格蘭。
雖然逃過了這場災難,但這件事仍給斯賓塞留下了嚴重的精神創傷,致使他再也無法勝任任何工作。斯賓塞不得不靠酒精來麻醉自己。第二年,斯賓塞在威斯敏斯特的一個酒館買醉時不幸身亡。
斯賓塞的理想主義,對美的熱愛以及精美優雅的詩文韻律使他成為“詩人中的詩人”。在不少英國批評家眼裏,斯賓塞是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足以與他並肩的,隻有莎士比亞、彌爾頓與華茲華斯等人而已。
斯賓塞的作品特點
作品以長詩見長,並在其中注入崇高的道德純潔性和嚴肅性。詩歌中,使用各地方言和已經被廢棄的詞彙,構建出完美的韻律、罕見的美感、奇妙的想象,同時,這些詞彙也使其作品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
斯賓塞的代表作《仙後》
在這部詩作中,斯賓塞創作了十二個各具不同美德的英雄,並將他們分別安置在全詩的十二卷本中。這十二位英雄先後在葛羅麗亞娜的旨意下,踏上各自的曆險征程。征程中充滿了龍、女巫、施了魔法的樹、巨人、角鬥的騎士及城堡。而與仙後陷入情網的亞瑟是這所有英雄中的英雄,他擁有所有十二種美德,並與這十二位英雄一起經曆磨難,成為全詩的一個整體線索。
這是當時最偉大的史詩之一,全詩充斥著來自古希臘、古羅馬作品和意大利、法國等國浪漫傳奇中的人名、地名。這些因素使該詩具有濃烈的曆史和文化情調。在這首以激烈的戰鬥和忠貞的愛情為主旨的史詩中,斯賓塞塑造了他理想中的、遵守道德規誡的紳士或貴族。
7.培根(1561—1626)
1561年1月22日,弗蘭西斯·培根出生於倫敦,父親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內務總管。培根從小便受到良好的貴族教育,學業之路非常順暢,先後就讀於劍橋大學和格雷法學院,並最終進入政界。從政期間,培根與女王寵臣艾薩克斯結交,但當後者謀反事發,培根力主判其死刑。
在詹姆士國王當政期間,培根達到了事業的巔峰,成為內務總管掌璽大臣,後來又當上了英國大法官,被封為子爵。但培根為官期間經常受賄、貪汙,這為他的仕途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