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的英國發展迅速,到該世紀中葉,已成為世界上的頭號資本主義強國。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中產階級也隨之壯大起來。中產階級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占據了主宰地位,他們崇尚自製、自立和勤勞。
這一時期,啟蒙運動在英國全麵展開。該運動的目的是用現代哲學和藝術觀啟迪社會。啟蒙主義者宣揚理性、平等與科學,宣稱理性是人類一切思想和行動的唯一的終極的目標。
啟蒙主義運動最終發展成為推崇古希臘和古羅馬著作,以及法國經典著作的新古典主義。為此,新古典主義者確立了新的創作標準:散文必須簡潔、直白、通順、靈活;詩歌必須抒情、壯美、有教義、諷喻、富於戲劇性,每一種詩體都有自己的一套創作原則。新古典主義作家自覺地追求均衡、統一與和諧表達的優雅,從而形成了雍容、雅致、詼諧、睿智的文風。
在18世紀的最後幾十年中,新古典主義的創作觀念趨向於理性,並在作品中彌漫了叛逆和傷感的風格,有了浪漫主義的影子。新古典主義也因此慢慢退出了曆史舞台,但其在文學史上創立的格式、結構和語言,仍在文學曆史的發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主要作家11.班揚(1628—1688)
1628年11月30日,約翰·班揚出生於英國貝德福德郡附近,他的父親是一名補鍋匠。因為出身貧苦,班揚並沒有得到什麼正規教育,但這並不妨礙班揚非凡想象力的形成。
十六歲時,班揚參加了克倫威爾旗下為了議會而戰的軍隊,與保皇派的軍隊之間爆發了一場內戰。通過這場戰爭的洗禮,班揚對戰爭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班揚將這場具有宗教和政治雙重性質的戰爭,在他的《天路曆程》中的幾個有關戰爭的場景中藝術地反映出來。
1653年班揚加入了不奉國教的新教會。五年後,班揚成為牧師,開始傳教生涯。查理二世複辟後,王室重新成為英國的統治者,隨之而來的是對英國國教的絕對效忠。議會也從支持清教徒轉變為支持國教。這樣,國王和議會基本上達成了共識,承認英格蘭教會為英國唯一的合法教會。議會規定,隻有接受英國政府的管理,並在英格蘭教會登記的注冊牧師才可以領取布道許可證,進行合法布道。
在這種情況下,新教會的處境日趨艱難。但班揚仍堅持四處傳教,一次,當他在一家農場進行布道的時候,警察以無執照布道的罪名將他逮捕。在審判時,班揚拒絕發誓永不傳教,為此,他付出了十二年牢獄之災的代價。
1672年,為了複興羅馬天主教,新國王決定釋放所有持異見者,企圖讓這些持異見的不同團體之間產生更多的糾紛,逐步削弱彼此的勢力。在這種背景下,班揚也獲得了釋放。三年後,班揚再次因相同的原因被捕。在此期間,班揚寫下了代表作《天路曆程》,該書於班揚獲釋後的1676年發表。
1688年,班揚因冒雨前去勸說一位父親與被趕走的兒子和好,而得了重感冒,不幸因此病逝。
班揚的作品特點
以《聖經》為範本,以細致的觀察,生動的文筆展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這使得作品雖然通篇充滿寓言,但並不抽象,充滿生活氣息。提出人們應該遵從《聖經》中提到的條律生活,並否定了教會對聖經的解讀。宣揚了“人隻有通過自己的精神奮鬥才能獲得最終的救贖”的觀點。在傳達這一觀點時,因為生動的敘述和鮮明真實的情節,而沒有讓人感到艱澀高深,每一個讀者都可以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班揚的代表作《天路曆程》
該書以寓言方式,講述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從充滿墮落與邪惡的世界到天國城的曆程。
書的第一部分講述了一名基督徒在傳道者的指點下,逃出了即將遭遇焚毀的城市,前往天國,為自己和他人尋求救贖。在去往天國的路上,基督徒遇到各種凶險、誘惑,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克服困難,抵製誘惑。最終,基督徒成功地到達了天國,天堂之門為其打開。
作品的第二部分,講述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和孩子們在一個叫作“無畏”的人的指引下,前往天堂朝聖的過程。他們一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與基督徒遇到的如出一轍,唯一的不同在於,在第一部中,基督徒是獨自一人完成了旅途,而在第二部中,前往天國道路上的這個團體逐漸壯大。
故事教導人們遵循基督教教義的同時,還緊扣時代的脈搏,告訴人們通過不斷挑戰自身弱點,抵禦外在的邪惡來獲得救贖。
該書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有趣的記述,不失教義地傳達了“生命與旅程”這一隱喻的主旨。本書也因此被認為是英文作品中最成功的宗教寓言。
12.笛福(1660—1731)
1660年,丹尼爾·笛福生於倫敦一個賣肉商人的家庭,雖然沒有上過大學,但他在一家不信奉國教的學院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幼時,笛福便經曆過瘟疫和火災,以及母親去世等各種災難的打擊。畢業後,笛福在教堂任職,二十歲後開始了他不成功的從商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