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神奇,仙山龍脈(2 / 2)

羅浮是龍的集結地,龍脈源於昆侖,龍體源於“羅山”和“浮山”的化身。旺盛的龍脈氣血在此彙集衝天出海,一方麵造就了羅浮山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和曆史文化,另一方麵羅浮山集吉祥之氣,左右伸延,山水相連,呈合圍之勢,環抱著珠江三角洲,造化著一方的風調雨順。令人心曠神怡的青山綠水,使人陶醉的奇異顏色以及秀麗的風光景致,無不顯現著自然的偉大力量和神奇。怪不得明朝的劉伯溫留下名詩:真龍橫臥羅浮峰,百裏盆桓豪氣衝。當年劉伯溫推測,羅浮山極南之地便是出海龍珠,五百年後必富甲天下。我不知道劉伯溫是不是真的那樣說過,但今天的香港和珠三角的確富可敵國。

從遠方而來的龍脈,不因羅浮山而走失閃斷,它矗立在東江中遊的彼岸,為前方遮風擋雨。繼而,羅浮山的龍脈又生出支脈,猶如人體的血管,它因勢而起,往南伸延,曆經龍華、龍溪、龍崗再沿梧桐山山脈而出。梧桐山山脈又分成三個支係:七娘山係、雞公山係和羊台山係,至西南珠江出口處,水分三岔彙合,環抱著廣州、深圳、香港等珠三角城鄉,形成坐東北、向西南,“山主富貴”、“水主財”的格局。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直到今天人們仍然經常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龍的文化在民間有深厚的積澱,有數不清的民風和習俗與龍有關。正因如此,龍的神氣也就成為一個地方興旺發達的象征。

處於山環水抱的羅浮山,以旺盛的龍氣孕育著龍的文化,傳承著龍的精神。龍的文化在羅浮山一直傳承了幾千年,並且以一種無法阻擋的氣勢存在。龍的影子在羅浮山地區無所不在,當你走進羅浮山,龍的氣息(神氣)將永遠駐留在靈魂和血脈裏。

在娛樂活動中,龍是個重要角色。民間一些節日,來曆雖然與龍無關,但節日的慶祝非有龍不可。僅一而言,羅浮山山下元宵舞龍燈熱鬧非凡。清人有《龍燈鬥》詩記載元宵龍燈的情況:屈曲隨人匹練斜,春燈影裏動金蛇。燭龍神物傳山海,浪說紅雲露爪牙。

端午節賽龍舟在羅浮山可謂悠久,東江河、沙河是園州、石灣賽龍舟的好地方。每逢龍舟比賽,那場麵非常壯觀,可用唐人張建封的《競渡歌》描繪那精彩的熱烈:五月五日天清明,楊花繞紅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今天的龍舟賽不僅成為節日的競賽活動,也成為龍的傳人團結一致、共同向上的一種象征。

龍的文化還滲透在其他領域。在羅浮地區,以龍稱謂的有很多,如龍溪、龍華、龍崗、龍叫、龍頭、井水龍、石龍等。

很多樹木花草之名中也有龍字,如龍須藤、龍芽草、龍膽草、龍葵、龍眼樹、九龍藤、九龍鬆、九龍柏、臥龍鬆、過江龍、火龍果等。

羅浮山,因仙得名,因龍旺氣。道教名山、佛教重鎮、儒家聖地等一頂頂桂冠紛至遝來,那與日月同輝的宗教文化、生態文化、養生文化、中草藥文化、旅遊文化,交相輝映,書寫成絢麗多彩的羅浮山文化。羅浮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中國的版圖上。自古以來,以她那旖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厚重的曆史文化積澱,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遊人香客,或頂禮膜拜,或前來遊覽,或朝觀進香……如今,站在飛雲頂俯視四野,起伏連綿的山嶺承載著五彩繽紛的萬物,如浪濤翻滾的稻田,像大海一樣遼闊,金燦燦的油菜花光彩奪目,林立的高樓大廈一望無際,錯綜有序的公路如銀鏈繞峰而去……

羅浮山,山上山下,美景如畫,生機勃勃。當你進入千年龍脈景色的羅浮山,就會浮想聯翩,感慨萬千。

走進羅浮山,便是滿眼的綠色,一股股仙氣撲麵而來,大自然的氣息使人心曠神怡,心情出奇的興奮。

走出羅浮山,便是繁華的景致,一條條龍脈向南伸延,興旺發達的景象讓你心花怒放,臉上的笑容也格外燦爛。

這就是我喜歡常到羅浮山走一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