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飄香,羅浮桂花(1 / 2)

桂花,是人們珍愛的庭院花木,也是近代園林綠化常見的名貴樹木。

桂花,實屬百花中的上乘,諸木極品。凡目睹過千桂競放,十裏飄香美景的人,都不能忘記那姿容、那香氣、那花色。

“不是人間種,疑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桂花在中國的曆史上雖難以考證,但文獻中有關桂花的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山海經·南山經》中提到“招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中提到“皋塗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國屈原《九歌》中載有:援北鬥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這些記載當包括桂花在內。當時桂花也被譽為美的化身,《呂氏春秋》讚稱:物之美者,招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招山上的桂樹。

桂花與園林結緣則是在西漢時期。《西京雜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獻奇花異木兩千餘種,其中有陶桂十株。”《三鋪黃圖》載,漢元鼎六年(111),漢武帝破南越後,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在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蔗、龍眼、荔枝、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下來。《三鋪黃圖》還載甘泉以南的昆明池,池中有靈波殿,以桂為柱,風來自香。司馬遷《上林賦》中也有“桂菱木蘭”的記載。由此可見,從西漢時期桂花就被引種在帝王宮苑。魏晉時成為園林造景的材料,唐宋時期廣泛用於造園,明清時期成為私家園林的主要花木,達到了無園不桂的程度。至近現代,桂花的數量和質量更是成為園林檔次的標準之一。

我對桂花的印象,來自於小時候的那首歌:八月桂花遍地香,鮮紅的旗幟樹起來……桂花的革命象征和寓意,在我幼小的心靈紮下了根。每當桂花飄香的季節,我就會想起電影鏡頭中所展現的、讀物中所描寫的那些灑熱血、拋頭顱的革命英雄形象,是他們犧牲了自己,換得了今天的和平。是他們受盡了苦難,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以自己的肉血,釀造了今天的甜蜜。

直到我長大參加工作後,特別是這幾年,有機會參加羅浮山文化的研究,才有緣見得桂花真麵目。

桂花,在羅浮山無處不有。此話可能有點誇張,但是在羅浮山,無論在山上,或在溪旁路邊,無論在寺廟觀殿,或在庭院花園,都可以看見葉子翠綠,樹影婆娑,像蘑菇如雨傘大小的桂花樹。羅浮人愛桂花,是因為桂花不但香得出眾,而且桂花的寓意非常好。“桂”與“貴”同音,種植桂花,寄托吉祥如意、興旺發達的願望。秀才金榜題名又稱“折桂”;壯士凱旋要授予桂枝,戴上“桂冠”;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折桂相送,表示愛慕日深,永結友好。

自古以來,羅浮山人談到桂花,常把桂花樹和月亮聯係在一起,流傳著不少令人向往的神話傳說。特別是“吳剛與桂花樹”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傳說是這樣的:月亮上有棵桂樹,樹高五百丈。漢朝吳剛,初學仙時,不遵道規,被處罰到月亮上麵砍桂樹。但此桂花樹越砍越長。千百年過去了,吳剛砍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花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隻有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作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所謂“月中有丹桂,自古發天香”就是指這棵樹。這個傳說賦予了桂花樹以神奇色彩,也反映了千百年來人們對桂花的無比喜愛。

中國古代有崇尚黃色的傳統,宗教儀式裏也必不可少,並以黃色為尊色,還因為金黃色以其亮度和不透明的特點,顯示出物質的最高純度,比之為太陽和光明、神聖之光。所以,黃色的桂花最能代表這一寓意。千百年來,桂花以其清新淡雅的特質,走進了羅浮山的寺廟道觀。

又是中秋,細雨靡靡,羅浮山的桂花,競相怒放,我急急地去賞桂。剛剛進羅浮山朱明洞景區的大門,襲人的花香撲鼻而來。這是一種沁人心脾的香氣,香中帶著清清的甜意,香得清醇絕塵、濃鬱脫俗,香得典雅飄逸、令人心馳神往。這種香是任何花香都無法比擬的,值得珍藏記憶,值得久久回味。它熏香了靡靡細雨,浸透了賞桂人的心,也浸透了古今詠桂的詩文佳句。“清香不與群芳並,仙種原從月中來”,“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難怪傾倒了那麼多的文人墨客,到底不負天香的聲譽。

我邁著輕鬆的步伐,沿著蓮湖邊的景觀路走去,觀賞著美麗的湖光山色。清清湖水,端莊秀美的桂花樹,在參天大樹和水岸楊柳的掩映下,顯得尤為神秘驚絕。那株株盛開的桂花,馨香滿山。黃色的金桂、乳白色的銀桂、橙色的丹桂、淡黃色的四季桂,爭奇鬥豔。在觀寺前後,在溪邊路旁,桂樹成蔭,青翠欲滴的綠葉間,依稀露出一簇簇黃色的小花,猶如冠蓋上綴滿了無數金星。微風吹來,桂雨紛紛,真是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天香生淨想,雲影護仙妝,佩服古人的詩句,寥寥數句,神韻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