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登上這座充滿著神話傳說,演繹著無盡故事的神奇大山時,驚奇的眼睛凝視著千年的風景,好奇的內心觸摸著前世的遺跡,匆匆的腳步踩響相伴一路的斑駁遺韻,這神奇壯麗、氣勢磅礴的大山,給我留下了一份情緣,一份觸動,一份冥思和一份想象。所以,我就很自然地留下東樵意韻。內心毫無其他,隻想翻開羅浮山這本書讀一讀,滿足一個心願而已。同時,也將人生的感慨,融於大山,讓自己的思緒一次次沉浸在這美妙的境界之中罷了。
寧靜,是羅浮山的特性。在這裏,見不到大城市的繁華,聽不到都市瘋狂的喧囂,沒有擁擠不堪的車流,聞不到毒害生靈的濁氣。它那敦敦實實的從容之風骨,它那坦坦然然的清靜之境地,彙聚成一個肅穆深邃的詞彙——穩重如山。
神秘,是羅浮山的本質,它莊嚴肅穆而又神秘莫測:一座座山巒托起了羅浮的雄偉,一片片森林襯出了羅浮的美麗,一股股清泉繪出了羅浮的多彩,一處處風情成就了羅浮的名氣!
羅浮山,因其寧靜,又因其神秘,而受到造物主的寵愛,把它裝點得如此多姿多彩,它似一首首激情滿懷的詩文,如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它那神秘的風采,它那包容的風度,它那剛毅的品格,雖經歲月滄桑,仍巋然不動。
羅浮山,以其獨特魅力和無限情趣,招引八方遊人頂禮膜拜、歎為觀止。紛至遝來的文人雅士,圍繞著大山,不知有多少色彩斑斕的夢,用他們的生花妙筆,將於大山中采擷的精美片段,編織成一個個故事,呈現於世。
也許,我是一位遲到者,然而,我已欣然徜徉在大山之中,吮吸著大山的精華,用心和筆記下了大山的點點滴滴,盡管有些粗糙,但我毫不吝惜,又不怕羞澀地,把《仙境羅浮》、《問道羅浮》和《詩意羅浮》作為讀解東樵意韻的文本呈現給大家。
將鍾愛於大山的情感傾注於筆端,將對羅浮山的詩情畫意訴諸紙箋,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永遠……是我對大山和羅浮人民的無限熱愛。
我讀羅浮山,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飛躍的過程。
對羅浮山最初的向往,我在想象裏讀,是一種心靈的解脫;閑暇走進大山,我在真實裏讀,是一種理性的追求。我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跟隨大山,穿越曆史時空,行走在千峰萬仞之間,活躍於萬綠叢中。我走進大山的深處,想象著這片山水的奇異景象,感覺那一座座山不是自然景觀,而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精湛的藝術和厚重的文化是山的靈魂。
羅浮山,這部厚重的書,何人能讀懂?閱讀這座大山,是一種尋找,是一種享受,是一種體驗,是一種領略,是一種實踐,是一種感慨。
我在尋找“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種極目楚天舒之境界;我在享受蘇軾“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那種氤氳秀麗之雅趣;我在體驗“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那種幡然徹悟之感受;我在領略“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那種蒼莽雄壯之氣勢;我在實踐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那種氣勢磅礴之感慨。
《詩意羅浮》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關懷和支持,我深表謝意,同時再次感謝羅浮山管委會和博羅縣縣委辦新聞信息室為本書提供的優質圖片資料。
毛錦欽
2011年5月1日於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