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朝堂之中嘩然,有些大臣也是初次聽到這件事,根本想不到此事與皇帝有關,有些老臣其實早已心知肚明。
可想到當日先帝在位時,曾因“唐三代後,武主女皇”那句讖言,有過殺掉武媚娘之心,卻因猶豫,隻讓李君羨當了替死鬼,如今武媚娘又出此事,若真於當今皇帝有關,那句讖言不就應了一半,所以這些老臣自然主張懲治媚娘,免生禍端。
“以臣之見,武才人之事必該嚴懲,然捉奸捉雙,抓賊抓贓,現隻知武才人有孕事,卻不知孕者何來,臣以為,該責成大理寺,徹查此案,將涉案之人繩之以法。”中書侍郎上官儀奏道。
長孫無忌一聽,心想自個不過是想給李治個下馬威,讓他往後在自己麵前貼服一點,並不想讓大理徹查,要是真查到了李治身上,朝廷顏麵何在?想著,遂暗罵這上官儀道:“一頭蠢驢!看來也真不知此事與皇上有關。”
接著,又有幾個大臣奏議主張懲治媚娘。
那時李治亦覺兩難,當著眾臣之麵,他不能駁回諸臣奏議,想了想,隻好先準奏議,讓大理寺徹查,
特意讓長孫無忌監察此案。便宣告退朝。
李治回到偏殿,便匆忙傳來許敬宗。
在滿朝文武大臣中,這許敬宗在李治的眼裏算是能夠看著他的臉色行事之人。那些老臣仗著是先帝的遺臣,總愛橫挑眉毛豎挑眼,那些年輕一點的,多都是看那些老臣臉色,隨聲附和,這許敬宗卻不同,他從來不輕易發表見解,要發表見解,也必是他李治所主張的。
不一會,許敬宗被傳來。李治看著許敬宗走進偏殿,還沒等他坐下,便說道:“朕讓你辦一件事情,你一定辦好了。”李治說著,目光盯住許敬宗,卻又打住話頭。
許敬宗聽了點頭道:“臣當為皇上盡力而為,隻不知皇上要臣辦何事情?”
李治這才慢悠悠的從案桌上拿過早寫好的聖旨,站起來遞給許敬宗,目光變得嚴厲,說道:“你持朕旨意,速到城西禦林軍營調用兩百軍士,速往西山守住尼庵,任何軍民人等,不得進出,違令者,殺無赦!”
許敬宗已經明白了李治用意,其實李治的意思便是讓他帶著兩百禦林軍到西山尼庵護住媚娘母子,隻是此時皇上還不好公開他與媚娘的關係,不好明言保護罷了。
“皇上放心吧,臣這就往禦林軍調兵去,西山尼庵,沒有皇上旨意,任何人不得進出。”許敬宗微笑著說著,便轉身退了出去。
再說媚娘聽說山下來了一對官兵,正朝尼庵來,便斷定那是長孫無忌帶著官兵責難自己來的了,心裏正恨那李治薄情,置她母子死活於不顧,眼淚汩汩的流著下來。
卻過了一會兒,又聽小尼來報,說那官兵便是圍住廟庵,卻傳了聖旨,說任何人等,沒有皇諭不得進出廟庵。
媚娘一聽,心想,這不是皇上明明派了官兵來護著她的嗎?想著,立即轉悲為喜。
那老尼主持走進來,一臉的喜色,朝媚娘合十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看來你塵緣未盡,今劫難已過,來日當有富貴尊榮,亦算是尼庵之幸事,善哉,善哉!”
媚娘聽著老尼說話,自是心裏歡喜,想著自己苦難已過,想著李治知情知義,想著不會很久,自己便能名正言順的回宮裏去,那心裏的高興無法形容,隻也不敢過於形露,卻抱著兒子“哼哼”著逗樂。
那時許敬宗走了進來行了個便禮說話道:
“武才人,下官奉皇上之命帶著禦林軍特來護著尼庵,你便安心住些日子,不會有人膽敢再來打擾武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