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輕,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太輕鬆優越的生活,太多的寵慣會讓他們患上“軟骨病”,自古英雄多磨難,他們需要社會的曆練,需要風雨的吹打,讓他們變得更堅強,更勇敢。
真正的愛是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和品格,讓孩子能堂堂正正地做人,讓他們學會自立,自己去創立人生和財富。
忙碌的母親可以放放手,讓孩子親自體驗,在實踐中增長才幹。
美國一名10歲的兒童,要去參加野營訓練。臨出門的那一天晚上,兒童的母親悄悄地檢查了兒子所有的行李,發現忘記了帶手電筒,更令她擔心的是:要去的地方氣溫明顯比當地低,而兒子並未因此而多帶衣服。可是,這位美國母親並沒有去提醒兒子。
一周後兒子安全回來了,當母親問兒子有何感想時,兒子首先說的就是這兩個問題。兒子總結道:以後外出首先要了解當地的氣候情況,另外要列一個詳細的物品單,這樣就不至於出現明明事先想到要帶的東西,但臨行前卻忘記了的情況。
這是多麼好的體驗,又是多麼深刻的經驗教訓哪!它並非來自於教師的灌輸和家長的訓導。而是來自切身的體驗,來自於真實的經曆,親自的感受。怎能不讓人終生難忘?能不受益嗎。
可是,在忙碌的中國母親眼中,孩子是永遠也“長不大的”,常聽人說:孩子在媽跟前永遠是孩子。遇到這樣的事,常常是提前兩三天就開始幫孩子計劃,大包、小包一大堆,簡直像搬家一樣,吃的用的一應俱全生怕落下半樣!除此之外,還要把可能出現的情況替孩子全部想到,很會打“提前量”。千叮嚀萬囑咐就是不放心,有的家長還親自奉陪。
孰不知,這樣做無形當中剝奪了孩子體驗的權利,使孩子喪失了感悟的良好時機,束縛了孩子的思維,扼殺了孩子的應變能力……常此已往孩子豈能生活自理?何時掌握生存的本領?又如何能學會適應社會,適應環境。
美國母親培養出來的是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創造性人才,而中國母親的做法隻能培養出“溫室裏的花朵”,“聽話型”的小寶貝。中國母親關注孩子的當前,而美國母親注重孩子的後半生。我並非說中國母親不好,也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告誡中國母親,教育孩子要講究科學的方法。要把目光放遠!
其實,我們中國母親的忙碌,大多數是屬於瞎忙類型的,也就是說目的不明確,方法不得當,做法不科學。
結果就可想而知了,我們麵前的一個個孩子就是他們的“成果”。當然,這並不是說這些孩子都很糟糕,母親們就一無是處了,適當的“忙碌”可能還是需要的。隻是如果我們的母親們能夠把目光放遠一點,科學教子,因材施教,那樣母親們不會這樣累,孩子也不會這樣苦,效果可能會更好,正所謂事半功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