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功教子的現代母親(3 / 3)

她多處拜師,有人告訴她,當下的人,教的學的多是“啞巴”英語。要想提高,得多看資料,多聽磁帶,打通聽力。她就多方打聽,得知青島有家外文書店,各種英文資料齊全時,就揣上了家中的所有積蓄,扛回了兩大包書刊與音帶,將家中那台老式錄音機翻出來,經常邊聽邊朗讀。時間久了,她居然能夠將英式、美式的發音對比著聽,琢磨兩者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此時,女兒早已成了母親的俘虜,對英語乖乖地學了。

女兒有追星傾向,徐顯清就到處收集英文電影、歌曲的宣傳海報,張貼到女兒的房間裏,女兒愛看動畫片,母親就購買了許多英文原版的動畫,一同陪著女兒看。

為在家中營造一個“英語”環境,她不輪嚴冬苦夏,每天早上一睜開眼,首先擰開床頭上錄音機的旋扭,或一段英文歌曲,或一段短劇朗誦,或一段英語課文。她的宗旨是隻要家裏有聲音,那就得是帶英語的,打通女兒的聽力,也打通自己的聽力。此後,整個家庭都籠罩在一派英語之中,家裏的一切都蓋上了英語的烙印,丈夫懵懂了,女兒被赤化了。

女兒升入初中,其英語口語已熟如母語。親戚朋友驚歎之餘,才知孩子的背後默默地立著一位“英語”媽媽。徐顯清說,這些年中,我倆用淹製鹹菜的方法,不斷加鹽、使料、熏蒸,才使得兩人脫胎換骨的。

一次,當她得知女兒在課堂上發言不積極,有點害羞時,母親就特意多次領著女兒到人多的地方,和女兒一起大聲地讀、背誦英語,引來許多圍觀者。兩人仍旁若無人、堅持不懈。後來,女兒徹底解決了臉紅問題。大膽地開口講洋話,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自然的英語人。

女兒成為全國冠軍後,人們將目光投向這位“英語”媽媽,向她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徐顯清說,如果自己什麼都不懂,談何教育孩子?做家長的就得多學點知識,能走在孩子的前麵當然更好。隻要肯學,年紀不是障礙。

現在母女二人的交流完全英語化了。女兒榮獲“ACT全國青少年英語口語大賽”中學組特別金獎,而徐顯清從對英語的一竅不通,成為50多名孩子的英語家庭教師。

培養四個博士的母親李振霞——用心教育

在北京,有這樣幾姐弟:大姐金螢,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大弟金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為國際石油巨艦——雪弗龍公司專家;二弟金俠,劍橋大學博士,現為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教授;三弟金延,中國航空研究院博士,美國四博士高科技谘詢公司總裁。他們的背後站著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李振霞。

一家出了4個博士,在全中國都少見,他們的媽媽又是用什麼法寶,點石成金的呢?

身為中央黨校教授的李振霞說:“我並不刻意教育我的孩子一個個成為博士,我隻是讓孩子從小就明白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隻是用愛心、信心、恒心、苦心織了一張網,誰料到它們竟給我網回了四個博士。”

李振霞非常喜歡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的一句話:“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在四個孩子眼裏,父母嗜書如命、忘情工作,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和書是父母生活中的主角。孩子們成了博士,而他們的父母也成為業界翹楚,雙雙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無言的行動有力地傳達出做人和做學問的真諦。李振霞的大女兒金螢說:“小時候,我們家很清貧,在物質上,父母給予我們的不豐厚,但他們給予了我們一個求學與做人的根本,那就是——健康的心靈。”

碰到孩子有錯時,李振霞的原則是:不在飯桌上說,不在客人麵前說,不在心情不好時說,不在全家人麵前說。這方法看似普通平凡,其中卻包含著多少愛心、苦心和耐心。

李振霞營造了一個適宜孩子生命生長的環境:氛圍放鬆,關係和諧,心靈自由,對話,合作……在這樣的家庭裏,孩子主體得以凸現,能成為博士家庭,就容易理解了。

李振霞始終教育孩子“人格是最高的學位”。孩子還在繈褓的時候,他就在思忖著怎麼樣為他們打造一副終身受用的盔甲。那就是:讓孩子先學會做人。

她把這些稱為非智力因素,它們是孩子們走向成功的關鍵因素。男孩子要有陽剛之氣,她給兒子們看一些講齊魯英豪的書,讓他們背《正氣歌》,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熏陶,培養出了一種“硬骨頭精神”。

要培養孩子這種獨立的、勇敢的人格,首先就得尊重孩子的人格。她很少批評孩子,他家有一間小小的臥室,孩子們都喜歡把它叫做“談話小屋”。如果哪個孩子出了問題,就把他領到小屋裏個別談話,也聽聽他們的反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就把他們給說服了。

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李振霞教孩子“學海衝浪,取乎其上”這個道理,使他們懂得人生必須有寬廣的事業和遠大的目標。高二時,小三金俠的物理成績老是落在班級最後,她就幫孩子找原因,而後堅持每天陪他學習物理。就這樣,小三的成績漸漸趕到了班級前十名。在高考填誌願時,小三選擇了中國醫科大的本碩連讀班,那時全國隻有30個名額,競爭十分激烈,結果他還是成功了。

還有一次,三兄弟一起聽“美國之音”,上高中的兩個弟弟翻譯挺流利,當哥哥的金煜卻有些支支吾吾。在李振霞的主持下,全家開了個家庭會,決定縮減開支,給金煜買個收音機和錄音機。全家的支持就是無言的壓力,半年的苦聽苦讀之後,金煜的英語得到了飛速進步。

想成才需要一種韌的精神,一種啃的毅力,在知識的海洋中,僅僅學會遊泳是不夠的,還要敢於在風口浪尖上拚搏。

李振霞就是靠用心教育,使自己的孩子一個個成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