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宣布後,全球矚目,舉國振奮。他筆下那片神秘厚實的高密東北鄉,更是吸引了世人探尋的目光。作為從小在那塊土地上生長,又工作過多年,曾和他有過接觸的老鄉,我深深地感受到莫言對於故土愛恨交加卻又癡迷留戀的特殊情感,也看到了高密上下多年來對莫言真心的熱愛和不懈的追隨。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高密市大欄鄉平安村(現在屬疏港物流園區),他的筆名就來自於“謨”字的拆寫。生活中的他,似乎也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大欄鄉地處高密東北鄉,與青島市的平度、膠州相鄰,是曆史上有名的“三不管”地帶。這裏曾經地勢低窪,人煙稀少,高粱遍地,土匪出沒。莫言的家庭成分有些高,是上中農,還有一個二叔在新中國成立前跑到了台灣,這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無疑給莫言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也造就了他在有的人眼裏叛逆不羈的個性。莫言成長的歲月,正遇上三年困難時期,貧窮和饑餓是莫言童年的所有記憶,也成了他後來創作的原動力。
高密,地處山東半島中部,膠萊平原腹地,歸東夷文化圈,齊國屬地,曆史悠久,人傑地靈。發展而來的齊文化自由開放,灑脫不羈,兼容並蓄,務實求功,造就了高密人剛健不屈、豪放曠達、追求向上的性格特質。齊國名相晏嬰,漢代經學家鄭玄,清代重臣劉墉,均出生於此。民間藝術根深葉茂:泥塑、撲灰年畫、剪紙、茂腔均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之多,保護之好,在全國漢族聚居區僅此一縣。民間傳說繁雜神秘:受東夷文化萬物有靈的影響,村中古老的大樹,野外時隱時現的狐狸、黃鼠狼,水下的老鱉……都會成為人們崇敬的對象,也衍生出了許多撲朔迷離的故事,兒童從懂事起就圍著老人“把瞎話”。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更不乏血性男兒。在國家多難之秋,民族存亡之際,這些草根莽雄,總會挺身而出。清朝末年,德國強修膠濟鐵路,掠奪沿途礦產。高密西鄉108村農民在孫文的帶領下,奮起抗德,犧牲數千。1938年,高密東北鄉民眾在孫家口設伏,擊毀日軍汽車7輛,繳獲1輛,擊斃日軍多人,其中就有在平型關戰役中逃脫的中崗彌高中將。1944年,高密南鄉農民劉連仁被日本擄去當勞工,因不堪忍受壓迫逃出,憑著頑強的信念,在北海道的大山中穴居13年,於1958年回到祖國,他的故事震撼中日……可以說,正是高密大地上英雄輩出的人物、燦若星河的民間傳說,為莫言的創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在《紅高粱》《紅高粱家族》《檀香刑》等小說中,都能找到上述曆史與傳說的影子。至於莫言小說中的眾多人物,很多也能在他的故鄉中找到原型。自從部隊轉業後,莫言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高密度過。他自己也曾說過,隻有站在故鄉的土地上,才能找到創作的靈感。高密東北鄉,就是莫言心中的精神王國。故鄉那波瀾壯闊的曆史,玄異的民間傳說,一代代人在苦難中對自由的頑強追求,也成就了莫言汪洋恣肆、天馬行空、神秘空靈的敘事風格,極像在夕陽西沉的時候,仍在洪水中拚命掙紮的那片紅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