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天下論 拆掉欄杆(1 / 1)

不知從什麼時候,我市的不少路口、村頭立起了形形色色的欄杆:有的是兩根立柱,有的是兩根立柱加一橫杆,還有的則是在地麵上築起“鯉魚脊”……不管什麼樣的欄杆,作用隻有一個:限製車輛通行。有的不讓機動車進入,有的不讓大貨車、麵包車進入,有的則降低行車速度。

筆者不是專職司機,但也開過車,深為這些欄杆所困擾:碰到限高的欄杆,要伸出頭來看車頂;遇到限寬的,要瞪起眼睛測兩邊;看到“鯉魚脊”了,要先把坐車的人“卸”下來,再緩緩通過。

這就有些讓人疑惑了:修了路,不就是讓人走的嗎?筆者也曾到過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隻看見道路寬闊,人流如潮,車流如水,沒碰到過什麼欄杆。

我們高密人談起自己來也很有些看不起自己:故步自封、小農意識……亂收費、亂罰款、亂查車……當我們眼看著周邊地區商潮湧動、熱火朝天的時候,我們似乎也感覺到了門口的冷清。

然而,喊喊口號容易,關鍵是我們每個單位、每個人是不是都從內心深處為優化投資環境著想了。一個朋友曾在城東開過一個飯店,因為各個路口都有欄杆,大、中型車輛無法進出,門前冷落,隻得關門。設置欄杆者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拿錢修條路不容易,別讓大車壓壞了。但更應該清楚,恰恰是我們攔住的這些大、中型麵包車、貨車,卻能給一個地方帶來人流、物流,給一個地方帶來財富,我們也才能掙更多的錢,修更好的路。試想,沒有人流、物流,哪來的商流;沒有商流,我們提出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恐怕也就隻能是一句空話。

拆掉欄杆吧!拆掉這個與現代開放型社會格格不入的標誌。不管它是高的矮的,寬的窄的,不管它是道路上的還是我們思想上的。用我們滿腔的熱情,暢通的道路,歡迎四方賓朋,八方車流。隻有這樣,我們高密的經濟才能駛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