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首 感悟運動(1 / 1)

有的人主張生命在於運動,有的人支持生命應該靜止。有的人說晨練好,有的人說下午強,還有的人說晚上適宜。我認為,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喜歡運動,堅持晨練已經有三十多年了,也從中享受到了生活的許多樂趣,感悟出不少人生的境界。

我在鄰村的泊子聯中上初中時,由於學校條件差,沒有學生宿舍,隻得借住在當地的同學家裏。

初二開學的時候,分配來兩個新老師:石銘奎和王益美。他們都是從縣師範剛畢業,很年輕,比我們大不了幾歲。其中的石銘奎老師,個子不高,理著平頭,人顯得非常精神,教育學生非常盡心。他們是唯一住校的公辦老師,給這所落後的農村初中帶來了新的氣息,其中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帶領我們出早操。

由於學校沒有操場,這兩位年輕的老師便把我們帶到了村西的四鬥公路上。

冬天的清晨,天黑漆漆的,有時還有明亮的月光。我和同宿的吳慶林準時摸黑起床,睜著蒙矓的眼睛直奔學校。溝裏、灣裏的冰也在反射著寒光。不一會兒,我們班的同學已經“唰唰唰”地奔跑在了這寂靜的村間公路上,“一、二、三、四”,整齊的口號足以傳出幾裏之外。

那時候,同學們穿得比較簡單,基本是一層棉襖和棉褲。開始的時候,隻感覺冷風嗖嗖往身體裏鑽,大家就用胳膊肘夾緊上身,同時用力跺腳。拚命跑了一會兒之後,身上感覺到了熱量,老師會讓我們把速度降下來。

跑操回來,同學們已是精神大振,於是迅速投入到學習中去。

從此,讀高中,上大學,參加工作,一路走來,一路晨練。從農村跑進了城市,從北國跑到了江南,從縣城跑到了省會,從平原跑到了山下,跑到了海邊。走到哪裏,我把晨練帶到哪裏。無論是故鄉的河畔,還是異鄉的街道;無論是春天的花叢中,夏日的細雨裏,秋天的果香中,還是冬天的冷風裏……

那年去張家界,夜宿武陵源。清早,我瞄了瞄還在打鼾的同事,照例輕輕地走了出去。

房後是一條不寬的山溪,清澈的溪水在光滑的鵝卵石上嘩嘩地流著。我沿著溪邊信步向上走去,雨後的空氣中浸潤著泥土的清香,周圍山色似黛。不知走了多久,忽然山腰的雲霧慢慢飄散下來,彌漫在了我的周圍。四下望去,隻有在雲霧上麵飄浮的山峰,竟然看不見了我的來路,我一時也恍惚忘記了自身的所在……

在濟南的佛慧山,每天清晨的山路上,總會見到許多似曾相識的麵孔,相遇時可以會心一笑。那山高喊:“來了嗎——”這山回應:“來了——”其實叫的是誰,需要誰回應,已經不重要。狹路相逢,側身相讓,換來的是別人的笑臉和自己心底的快樂。

在崎嶇的山路上,在平坦的公路邊,我經常欣賞路邊不時變化的風景,不管它是一叢帶露珠的小草,還是一杆伸向天空的枝杈。偶爾我也在其中思考著昨日的得失和今天的安排,更有好多文章,就是在這早晨完成了構思。

晨練之後,汗流浹背,再去衝一個澡,洗去昨日的酒氣和一路的灰塵,頓感全身通泰,出門時又可以滿懷信心、精神十足地迎接新一天的生活。

多年的鍛煉,使我不斷強化著自己的體格,逐漸完善著自己的品質。有的同事感歎:“你真有毅力!”其實不是毅力,而是多年已經養成了習慣。

人勤春早。那位當年領我上路的石老師,早已走出了教師隊伍,現在是濰坊市寒亭區的常務副區長。而我那位同宿的同學吳慶林,也一直堅持晨練,現在是市公安局一名優秀的大隊長。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