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首 奶奶那遠去的火盆(1 / 1)

遠離家鄉的夜晚,一個人聽著窗外呼嘯的寒風,不由得想起了兒時和姊妹們依偎在奶奶那紅紅的火盆旁的情景,心裏頓時升起了陣陣暖意。

奶奶生火盆的習慣是闖關東帶回來的。深秋的時候,奶奶找來一些破麻袋片,用木頭“呱嗒”子打成纖維狀。把黃泥一遍遍揉搓,直到非常柔韌,然後把碎麻一點點摻進黃泥裏,繼續用“呱嗒”子打,直到非常堅硬勁道為止。奶奶找來一個陶盆,反扣在地上作模子,將調好的黃泥一層層糊在上麵,然後也用“呱嗒”子打得表麵平整、結實。陰到半幹以後,將陶盆正過來取出,一個泥盆便成形了。最後,再進行細部加工,抹平盆沿,晾幹後,就成了一個火盆。

那時生產隊裏正打黃豆,剩下一些碎末堆在場邊沒有用處。但在奶奶眼裏,這就是冬天生火盆上好的燃料,奶奶稱之為“豆毛”,我便幫奶奶一筐筐挎回家儲藏起來。

冬天到了,北風卷著蕭條的樹梢嗚嗚作響,大街兩邊堆滿了厚厚的積雪,屋簷下掛著一根根長長的冰淩子。我們姊妹們便不願再出門,沒事就躲在奶奶的小屋裏,貓在炕頭上。早晨做飯時,奶奶先將“豆毛”盛上多半盆,壓實,然後從鍋底下掏出還未燒透的紅紅的棉花柴秸蓋在“豆毛”上,再用木撥子輕輕壓嚴。開始的時候,火盆會冒出縷縷青煙,隨著木炭向下燃燒,上麵便形成了一層白灰,煙便沒有了。奶奶將火盆端到炕上,我們迅速將凍得通紅的小手伸到火盆上麵,頓覺暖意盈盈。時間長了,再用木撥子向下平著一刮,又會露出紅紅的炭火。

在漫漫的冬季,奶奶講的故事也一次次把我們帶到了遙遠的地方,帶到了一個個神話世界:東北那遙遠的森林,裏麵那凶悍的野豬、笨拙的狗熊、狡猾的狼……窮苦人家的孩子因為心善、能幹,在神仙的幫助下,娶上了媳婦,過上了好日子。後來人們心眼壞了,神仙震怒,起天火將人全部燒死,隻留下一對好心的盤古兄妹,結為夫婦,傳宗接代……

講累了,奶奶就會拿出一把玉米或是黃豆分給我們。我們小心翼翼地埋進熱灰裏,一雙雙小眼緊盯著。玉米熟時的聲音爆得很響,隻聽“叭”的一聲,一個玉米花便彈出了火盆外。有時候歸屬不明,姊妹間往往爭執起來。奶奶並不勸架,隻是笑眯眯地一臉慈祥。不多一會兒,又會有玉米花跳出來,大家很快便忘了剛才的爭執。黃豆熟時的聲音要小得多,隻聽“啪”的一聲悶響,灰裏便露出了一個開紋的黃豆。無論是玉米花還是黃豆粒,我們會以最快的速度撿起來,一吹灰扔進嘴裏,那滋味是又燙又香又甜,直達心底……

現在已是暖冬,大街上不見了積雪,屋簷下少了冰淩,現代化的取暖設備也讓奶奶那泥做的火盆隨著古老的故事一起遠去了。那些原始、質樸的溫情,成為今天晚上我一個人聽著窗外寒風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