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高考時節,全社會從學校到家長,從學生到教師,從政府到媒體,無不關注在此。對考生的關懷可以稱得上是無微不至,從怎麼睡好覺,吃什麼飯,乃至兩天半的時間裏每一分鍾該怎麼用都有專家在指導著。對比自己當年高考的悄無聲息,感慨頗多。
一、輕鬆上陣
我所在的高密四中是一所農村中學,辦學條件和水平當時應該是全縣最差的。我們八三級隻有6個班,4個應屆班,兩個複習班。那時候高考還需要全縣統一預選,也就是有的同學上了三年高中,可能連進考場的機會都沒有。預選時,我所在的文科應屆班非常慘,60多個學生隻有7人過關,而複習班則通過了20多人,最後隻好兩班合一上課。我預選時在我們班成績最好,總排名也隻是第7。當時,我對高考不抱太大的希望,因為我們上一級文科考了曆史上最差成績,兩個班隻走了兩個專科。
高考前要報誌願,盡管自己喜歡文學,卻拿不準今後要幹什麼,班主任毛得平老師讓我回家和我父親商量。父親曾經當過老師,在縣文化館工作過,報刊上還發表過作品,也算半個文人。本認為父親能支持我學中文,誰知他點了一支煙,考慮了半天,才緩緩地說:“中國的文學不養人,你還是學法律吧,法律在以後能吃香。”當時我對法律基本不懂,有點概念也就是學過一本《法律常識》的小冊子。但我還是相信父親大半生的閱曆,填誌願時本科、專科、中專幾乎全部選擇了法律。毛老師囑咐我說:“你好好報報本科。”我知道老師的話都留有餘地,說讓你好好報本科,你能考個專科就不錯了,因此我在報專科誌願時下足了功夫,記得自己還報了一個勞改警官學校。本科設法律專業的就那麼幾個,反倒是沒多加考慮就填上了。
7月6日,高考前一天,就要進縣城,父親說得很輕鬆:“別想太多,考上就上,考不上再回去複習。”有了這句話保底,我帶著非常輕鬆的心情一個人騎自行車上路了。其實本來也沒壓力,感覺把學會的答上也就是了。
這是我第二次來縣城,第一次還是上小學時父親帶著我來看火車。一路打聽著找到了縣委招待所。這是我第一次住招待所,印象最深的是夥食非常棒。饅頭非常白,非常軟,並且隨便吃,菜是變著花樣上。記得第二天中午,燉的鵝肉,用大盆子盛,老師同學吃得滿嘴流油,相當過癮,比學校的食堂不知要好多少倍,感覺14元的食宿費交得值,甚至想長期這樣考下去也不錯。那幾天我不大看書了,吃得好,睡得也香,早上照常到外麵跑步。
兩天半的考試,題目總的感覺不是太難,甚至有的比平時的摸底還輕鬆。特別是地理,因為我當時是地理課代表,所以平時學的也仔細些。一個半小時的量,我僅用半小時就答完了第一遍,又檢查了幾遍,認為不會有錯了。但因為老師事先囑咐過,不準提前交卷,所以隻能待在裏麵幹挨。每門課考完後,我都不再想考得好壞,也不參與同學們的事後評點。7月9日上午考英語,點上最後一個標點,走出考場,這時我才感到已經拚盡了全力,身體竟有些虛脫。
回到家裏,鎖著門,一問鄰居,得知父母都上坡幹活了。我又騎自行車上了坡,兩人正在鋤玉米。父親問:“考得怎麼樣?”我說:“會的都答上了,不會的沒辦法。”父親沒有再問,遞給我一把鋤,隻說了三個字:“幹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