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①

【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詩與王維齊名,稱為“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隱逸生活。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

①春曉:春天的清晨。

【譯文】

春天的晚上,正是酣睡的好時機,不知不覺天就亮了,聽得窗外到處是鳥兒的鳴叫聲。想起昨天晚上仿佛聽到刮風下雨的聲音,不知道花凋謝了多少。

訪袁拾遺①不遇

孟浩然

【原文】

洛陽訪才子,江嶺②作流人③。

聞說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注釋】

①袁拾遺:作者的朋友,即第一句中的才子。

②江嶺:今江西省大餘縣和廣東省南雄縣交界處的大庾嶺。

③流人:獲罪而流放的人。

【譯文】

我到洛陽拜訪才子袁拾遺,他卻獲罪流放到大庾嶺。聽說那裏梅花開得很早,哪裏能比得上故鄉洛陽的春色呢!

送郭司倉①

【作者】

王昌齡(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屬山西)人,開元進士。他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以擅長七絕而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他善於把錯綜複雜的事件或深摯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煉和集中,使絕句體製短小的特點成優點:言少意多,而耐詠和思索。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

【原文】

映門淮水②綠,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③,春潮夜夜深。

【注釋】

①郭司倉:作者的朋友。

②淮水:淮河。

③掾(yuàn):官名,此指郭司倉。

【譯文】

春夜的淮水碧波蕩漾,我再三挽留即將遠去的郭司倉。然而客人難留,隻有明月追隨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像淮水,夜夜春潮翻滾而不能平靜。

洛陽道

【作者】

儲光羲(707—約760),唐代詩人。兗州(今屬山東)人,一說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其詩多寫封建士大夫的閑適情調。原有集,已散佚。現僅存《儲光羲詩》。

儲光羲

【原文】

大道直如發,春日佳氣①多。

五陵②貴公子,雙雙鳴玉珂③。

【注釋】

①佳氣:美麗的風光。

②五陵:長安附近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代指貴族居住之地。

③玉珂:馬勒上玉製裝飾物。

【譯文】

洛陽大道有如頭發一樣筆直而悠長,春天到處風光美麗,風景宜人。五陵的貴族公子成雙結對,騎著駿馬春遊,馬勒上的玉珂發出清脆的撞擊聲。

獨坐敬亭山①

李白

【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注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

【譯文】

群鳥高飛,絕盡蹤影,一片孤雲獨自悠閑地飄浮而去。我佇立在山頂,注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我,彼此久看不厭。

登鸛鵲樓①

【作者】

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後徙絳。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製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皆以描寫邊疆風光著稱。傳世之作僅六首,《涼州詞》和《登鸛鵲樓》尤有名。

王之渙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②,更上一層樓。

【注釋】

①鸛鵲樓:舊址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

②目:指視力。

【譯文】

白日依隈著山脊緩緩落下,波濤滾滾的黃河奔流入大海。要想看到更遠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層樓。

觀永樂公主入蕃①

【作者】

孫逖,博州(今山東博山縣)人。他與顏真卿、李華、蕭穎士等人,當時被稱為海內名士。能詩,古近體兼長。

孫逖

【原文】

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