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殃寂(惡)(1 / 1)

第二節

張良辭漢全身計,

範蠡歸湖遠害機。

〔出處〕元,白樸《中呂·陽春曲·知幾(張良辭漢全身計)》。

〔注釋〕①張良:漢朝時輔佐劉邦統一天下的功臣,大功告成後便隱退了。②辭:告別。③全:保全。④身:自身,自己。⑤計:主意,策略。⑥範蠡:春秋時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的謀臣,吳滅後,辭去封爵歸隱五湖。⑦歸:返回,回歸。⑧機:機緣,時機。

〔今譯〕張良辭別漢廷,那是保全自身的策略;範蠡歸返五湖,乃是遠離災禍的機緣。

〔賞析〕《知幾(張良辭漢全身計)》是一首詠史曲,是作者所寫的《中呂·陽春曲·知幾》四首中的第四首。曲中運用議論的藝術手法,舉出兩個識時務者的曆史人物,說明了預見事機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對仕途風波險惡和最高統治者難以侍奉的清醒認識以及樂山樂水、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這首曲融深沉的曆史經驗與深刻的現實感受於一體,冷峻深邃,發人深省。

這兩句曲詞以漢張良、越範蠡功成後立刻引退而得以“全身”、“遠害”為例,從一個側麵概括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出於極端自私的目的,是不能與功臣同歡樂,是難以容納智力超群者的帶有普遍性的曆史現象,包孕著無比豐富的曆史內涵,也說明了能夠及早發現事物苗頭的重要性。

〔原曲〕張良辭漢全身計,範蠡歸湖遠害機。

樂山樂水總相宜,君細推,今古幾人知。

〔作者〕白樸(1226—1307?),元代著名的戲曲家。字仁甫,又字太素,號蘭穀先生。祖籍(ào)州(今山西河曲),後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童年時曾寄養於元好問家,受到文學熏陶。因淡泊功名,不肯作官,後以子貴,贈嘉議大夫。他與關漢卿、馬致遠、鄭文祖並稱“元曲四大家”。所作雜劇現存《牆頭馬上》、《梧桐雨》、《東牆記》三種。散曲有小令37首,套數四篇,另有詞集《天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