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出處〕元,馬致遠《越調·天淨沙·秋思》。
〔注釋〕①昏鴉:黃昏時要歸巢的烏鴉。②古道:古老荒涼的小道。③西風:秋風。
〔今譯〕枯藤纏繞著老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時的烏鴉;小橋下流動著潺潺的溪水,水邊有一兩戶人家;古老荒涼的小道上刮著秋風,風中有人騎著瘦馬緩緩前行。
〔賞析〕《秋思》是一首漂泊者的思鄉曲。曲中描寫了一個飄零異鄉、家境寒微的天涯遊子在秋天的黃昏時候思念家鄉的情景,表現了這位遊子在衰颯蒼涼的晚秋環境中的孤寂落寞的心情。這首曲構思精致巧妙,語言形象準確,它不僅描寫了秋景,更突出了“秋思”,言有盡而意無窮,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成為我國古代描寫秋景、秋思的詩詞曲中最富藝術感染力的極品,並成為千古絕唱。元人周德清曾讚頌此曲為“秋思之祖”,清末人王國維也曾評讚說“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
這三句曲詞精心選取了具有深秋特征的九種景物,用九個名詞性的偏正詞組並列連綴在一起,構成一幅蕭索淒涼的荒村深秋晚景,表現了天涯孤客的寂寞悲涼的情思,成為元曲中膾炙人口的名句。
〔原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馬致遠(1250?—1321?),元代著名戲曲家、散曲名家。字千裏,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一說廣平(今河北永年)人。少年時曾熱衷於功名,奮鬥多年未能得誌。曾出任江浙省務官,與盧摯、張可久有唱和。晚年厭倦,退出官場,隱居田園,過著所謂“酒中仙、塵外客、林間友”的“幽棲”生活。他從事雜劇、散曲創作,頗負盛名。他在大都曾參加“元貞書會”活動,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他所創作的雜劇多為逃避現實、向往仙道的“神仙道化”題材,故有“馬神仙”之稱。他的散曲創作內容豐富,貢獻巨大,不僅擴大了題材領域,還比較注重辭藻,特別是在提高散曲的意境方麵成就突出,有“曲狀元”之稱,成為“文采派”和“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雜劇最著名的有《漢宮秋》、《嶽陽樓》、《青衫淚》等,散曲有瞿鈞編注的《東籬樂府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