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放心”和“容忍”,當然誰的思想裏也不會包括反革命的言行。然而要保證長期在人民內部貫徹這種民主政策;就需要在不正確的見解與反革命的言論之間,嚴格地劃一道紅線,而今後的偏向和困難,可能就潛伏在這裏。
在目前的初夏氣候裏,多年來感情上受壓抑的同誌們。在中央的撐腰下,得到一抒已見的機會,心情當然是豁然開朗了;而有些今天做領導工作、以後也仍然要做領導工作的同誌,心裏我估計可能會有“知識分子本來就不好搞,這下子就更加不好搞了”之感。
其中,我還估計最感覺棘手的,是做人事及思想工作的,如機關、學校、人民團體的人事科科長們。可是我也聽到不少人說:今後民主空氣保證得了保證不了,作為黨組織處理“人”的問題的左右手的人事部門的做法,還的確是個關鍵。
當“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政策剛提出來的時候,我聽到一位民主同盟的盟員私下裏說:從政治鑒定評級評薪,到領結婚登記的證明書、孩子能不能進機關的托兒所,都掌握在人事科手裏,還談什麼互相監督。當然,這個說法偏,甚至歪,在感情上顯然對人事部門有抵觸。我們隻要擁護人民民主專政,接受黨的領導,就應該尊重人事部門,認識到它在機關內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人事部門是不是同時也應該考慮一下今後如何改進工作的方式呢?
我知道有些非黨同誌幹脆把人事科看作駐在機關內部的派出所,不過今天的派出所也大大不同於以往了。解放前,派出所是神秘的、恐怖的,一般人走路寧可多繞幾步,也離它遠遠的。今天的派出所呢,南屋裏正給孩子們種牛痘,北屋發著糧票布票,西屋裏一位同誌也許正舌敝唇焦地給人調解家庭糾紛,從早到晚,市民是川流不息地來往。總之,派出所今天已經從神秘恐怖變為體現政府關懷人民的機構了。可是就我的見聞所及,有些機關團體的人事部門雖然沒有恐怖,但卻多少帶有一些神秘味道。科裏時常是一隻放人事材料的保險櫃(我個人的印象是:這種材料非黨的領導幹部即使對工作有好處,也看不到),和一些跟大家不大往來的老幹部。這種隔閡一小部分是工作上的必要(其實,我始終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必要),一大部分是由於經曆的不同。這些老幹部的優點在於單純,而他們工作上的缺點也常常發生在這上頭;他們對中國舊社會不大了解。因而,對機關裏的知識分子時常也就缺乏了解。輕則和一般幹部互不往來,重則在文化和政治上,彼此各存著輕蔑心理。
另外,還有人這樣感覺:給黨總支(包括中央宣傳部)或是人事部門寫信,時常是石沉大海,不見回音。這個滋味比挨頓棍子要難受多了,政治上得到的幫助也少得多。這自然也更增加了不健康的神經感,它本身就形成一道完全沒有門窗的牆。
自然,在全國範圍來說,人事部門的工作一定還是健康的。他們非常辛苦,也做出許多成績,一筆抹煞是不公平的;不過,在我個人有限的接觸中,我感到有些人事部門的工作有缺點,而這種缺點對於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弊多利少的。
比方說,一個人民團體的民盟組織在討論吸收某一同誌入盟的時候,與人事部門有聯係的負責同誌在介紹材料時提到:在某一國際事件發生時,有人反映這位同誌曾說過一句什麼不很正確的話。
那個人民團體從肅反運動中總結出一條教訓;沒有確鑿證據,不能輕易構成嫌疑,因而也不能輕易進行追查。可是一個公務員v一個黨員同誌的外甥)由於某幹部對他的工作提意見,他立刻倒打一耙,硬說三年前曾經連續五次看見那個幹部在宿舍裏有猥褻行為。人事科不問青紅皂白,就派了兩個人進行調查,而且,調查了半年多,到現在仍然沒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