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紀念菲利比斯(1 / 1)

說到菲利比斯,我知道全世界也沒幾個人知道。菲利比斯是誰?公元前490年,古希臘人與波斯人打了一仗,希臘人以少勝多。大捷的喜訊需要共享,士兵菲利比斯拔腳就往回跑,一口氣跑到了雅典城,信息說完,氣斷而亡。

菲利比斯的出發地就叫馬拉鬆。

1896年,雅典人想起了這位非凡的勇士,丈量了馬拉鬆到雅典的那段距離,在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了馬拉鬆長跑比賽項目。但為什麼不是菲利比斯跑而是馬拉鬆跑呢?說白了,希臘這個最早有在廣場議政傳統的國家、民族,所崇尚的民主也就是城邦間的貴族式民主。眼下,他們要紀念的是那場馬拉鬆大捷,那場對外族戰爭的勝利,而不是跑死了的大頭兵。所以,有馬拉鬆跑而沒有菲利比斯跑。

有了最初的不公平不合理,那麼以後再出現多大的不公平不合理也就不足為奇了。1908年,在倫敦奧運會上,更滑稽的一幕就出現了。起點在溫莎堡,終點在體育場,距離26英裏。王後亞力桑德拉要求終點在她眼皮底下,好讓她看清衝刺的情景。這樣一來,運動員跑進場後,又繞場一周,再在王室貴族麵前玩一回衝刺。這就是今天馬拉鬆那漫長的42公裏195米的來曆。冤哉,菲利比斯!

要說冤,菲利比斯也不是天大的冤,畢竟還不算太離譜,總還是有人知道有過這麼一個戰士叫菲利比斯。而且,今天人們也不再衝刺給哪個達官貴人看了,超距離長跑已經演化為體育精神和人類意誌力的象征。

本來,後人是沒有改變前人曆史的權力的,曆史好比一件文物,你可以觀賞品評,卻不可以修改。對曆史做手腳,不光彩。之所以不斷有人修改曆史,是因為大多懷著騙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