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們這樣害孩子(1 / 1)

人活得太容易了,可不是件什麼好事。

為了證明這個說法成立,先來做個實驗。從動物園中拉出一頭最壯碩的鹿放到草原上,餓狼撲上來了。鹿如果能像它祖先那樣警覺,提前起跑,是不會被吃掉的,可惜它反應遲鈍。但它還是跑起來了。如果它能像祖先那樣敏捷,也許它會絕塵而去,空留餓狼嗅它的氣味。如果它能像祖先那樣在奔跑中感受到屁股上已被咬了一口,便轉身用它那威風凜凜的大兵器對準狼刺了過去,即使不要它的命也可形成對峙、僵持局麵。

但這隻壯碩的鹿沒跑幾步便一頭栽倒死去。它死於心髒破裂。

這個實驗還可以繼續拿動物園中許多會本能地以速度為逃生絕技的動物做實驗,結果都是一樣的。

我們人類對這一點看得是清楚的。所以在普氏野馬回到新疆老家後,就已連續野放,讓它恢複野性。結果呢,有凍死的,餓死的,病死的,還有累死的。但每年還依舊剝奪它的錦衣玉食,從溫暖的家裏給攆了出去。人們知道這樣堅持上幾年普氏馬最終會恢複野性,最終以群的方式自由地存活於自然中。

但我們有理性的人類卻不能以同樣的方式理性地對待自己。

有一年我所在的報社組織了一個小孩子一日觀鳥活動,報上啟事一出,大人孩子報名的還真多。集合出發的那一天,孩子一個個都背著鼓鼓的大包,裏麵裝的幾乎全是吃吃喝喝,讓人哭笑不得。那些食物應該夠一個成人吃兩三天的。更甚者,有家長非要陪孩子一同去,不同意就死纏硬磨,最後在反複勸說又厲聲叱責後,家長才萬般不情願地下了車,那情景仿佛是生離死別。更糟糕的是,領隊從出城後就開始反複接到一位家長電話,總之是婆婆媽媽,東拉西扯,好像我們要把孩子拐到南美橡膠園做苦工似的。中午孩子剛剛看到鳥,那家長便驅車追來,無奈之下,領隊隻得讓她把孩子接走,才算平穩了軍心。

這連前帶後的事情讓我當時冒出一個判斷:用全副的愛去害孩子。

這就是當下中國的父母們,尤其是城市中的父母們正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堅持不懈在做的事情。我用一個事例來證明我判斷的正確性。還是幾年前,中國和韓國的小朋友聯合在賀蘭山搞夏令營。韓國孩子用了一周的時間,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西北,進山那天,隨身的背包裏統一裝著一瓶水、少量的麵包和兩隻水果。中國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應有盡有,那架勢,知道的是食物,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專業登山隊員帶來了全套家什呢。沒走多久,咱的孩子就小嘴不閑著了,吃吃喝喝。再走,咱這堆胖乎乎的糠心蘿卜就開始掉隊了。

這一幕對於像我們這些三四十歲,小時候曾天天在饑餓線上掙紮的人來說,眼前這些小活寶的表現,會在心裏引起什麼樣的感受!因為自己在童年受過苦,便不願更不能忍受孩子受苦,全然忘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道理,非常合理正常地選擇了讓孩子衣食無憂。更甚的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結果是什麼,我們接下來看看。韓國的孩子一個不落地到了早先約定好的地點中途休息,這才拿出水來喝,我們的孩子腰來腿不來地還在路上走著呢。這才走了一半路。算了,我還是說最後的結果吧,從早上8點吃過早飯開始到中午11點多,孩子們長途跋涉最終是到了目的地。韓國孩子坐下來休息,把麵包和水果拿出來作中餐吃,我們的孩子掉隊一大半,還不停在哼哼唧唧。還得說一個細節。韓國孩子把紙屑包裝袋自覺地收回了背包,我們的孩子到處亂扔。

我們中國人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他們將來長大了,該怎麼和世界競爭?我看過一篇文章說,北歐的父母任由學走路的孩子磕磕碰碰,哭了也不去扶一把。還看到海外記者發回來的報道,外國許多年輕的父母把孩子帶到海邊,浪湧來了,幾乎要淹沒,大人仍是不管不顧的樣子。在2007年,有調查信息說,中國青少年體質明顯不如國外的青少年。我心下一驚,難道我們又要戴那頂病夫帽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