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句話可以拉來作引子,一句是樹移死人移活。意思是人變一下環境,重新選擇工作有發展空間。一句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後句是對前句“移”向的指示。這裏講的大概就是關於職業了,職業的變更或層次的升降,因之帶來身份的高揚、價值的擴大,職業價值就在其中體現。
隻要有機會有條件,但凡是人必然要講究職業價值。隻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別的說法與實際的情形顯然不大對鏡頭。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把人口劃分為農業人口和城鎮人口的國家之一,“農轉非”就是要變更一出娘胎便決定了的職業屬類,就是往高處走,這一向往便於中國幾千年以農為本以糧為綱的傳統相左了,卻合著今天的習慣。現代社會學家認為人的本性裏便有歸屬需要,這一點在我們身上顯得尤其明顯。屬於官員就應該被尊敬,屬於商賈便應該被高看,屬學生好好念書,當兒子得聽老子的,這都是規矩。這樣一來,在肉食者和布衣的腦殼裏就老在顛來倒去盤算自己身在哪個行當。悠悠萬事,弄清這一點至關重要,由此可以推定運用哪種手段才是安身立命的最佳選擇。
如此總要出現英雄所見略同的趨同現象,譬如近兩年,不管種地做工還是機關學堂,都一致看好孔方兄,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不幹跳海撈世界去了。這算怎麼回事呢?教授教書因為比不過賣茶葉蛋也去賣茶葉蛋,不知沒有教授的教育算什麼?沒有教授的民族永遠是可悲又貧窮的。若是教授沒學問那是該轉行,機關沒公務改行也是對的,農人沒地種做買賣也合理,之所以手裏捧著碗還到處覓食,是因為碗裏吃起來沒滋味,說到底是覺得所得對不起自己所付。
在中國,除了經商是一種好選擇以外,如何能做上官還真讓許多真才假才們夜夜輾轉反側,極盡才智找敲門磚探門子,為伊消得人憔悴,官本位意識引誘得人衣帶漸寬終不悔。何以如此呢?萬般皆下品。1993年4月14日《粵港信息報》刊出一漫畫《聽說鴨子下海發財了》,畫的是四隻雄赳赳氣昂昂的老公雞正赤臂扛著“衝浪隊”的旗幟衝向大海,那義無反顧的憨大姿態和不見錢不上岸的英雄氣概讓人肅然起敬。我知道在日本要跳槽改行是被人鄙視的,原因有二,有沒有真本事?有沒有敬業精神?隨便背棄了職業崗位,以後也保不住再來幾次,這是一種沒有職業尊嚴感的表現。可以想見公雞毛驢豬狗下海後的情形,費厄潑賴是不會有的,泳功差,搗功大。又是抱著石頭下來的,我活著上不了岸也得讓你死沉下去,拽拉扯纏,還談什麼商業道德與尊嚴呢。下了海就得撈上一勺吧,隻要有條縫隙就得鑽進去,三教九流一齊挾劣裹假自不就倒了行情嗎。
不熱愛自己職業的人當然有理由不管他什麼職業尊嚴,更不用談什麼敬業精神,在今天許許多多的平凡職業其尊嚴日漸黯淡與全員哄哄嗡嗡撲向商海有直接關係,仿佛世界上的職業隻有倒騰商品了。本來哄嗡隨大流走極端是我們多年以來的一種生產生活方式,看上去老是在救火場,稍有動靜便全體撲上去,等剿滅了再瞅下一個目標在哪裏。而今更是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連新聞記者這個為數不多偏又肩負著強烈社會責任的群落也已被誘惑得日漸分離。本來像記者、律師、醫生、教師這樣的職業在全世界都是被普遍看重的,但我們的情形就不是那麼好了。給首長開車的司機無論從哪方麵講都比一個中小學教師吃香,這是個怪現象。新聞有償,吃拿病人,教師給弟子派銷商品或今天收這費明天收那費,這些個敗毀職業尊嚴的事出來了,除了要求他們別再往下幹,似乎還應該剖析他們內心所思所想,更應該剖析他們在社會上得到的職業尊嚴感,才可以弄明白為什麼背棄了職業尊嚴。
如果一個社會裏大家都隻認金元寶,唯孔方兄才是衡量職業貴賤輕重的砝碼,那麼滿地行走的必定是乞丐。這些話今天說起來也許不怎麼入耳,是癡人妄語,那就說給未來吧。總之,社會分工必將更加細密,每一個職業必定都是神聖的,有價值有尊嚴的。否則,那社會就是一個被簡化了的很簡單的社會。
我是一名記者
屬高危職業
在買人身保險的時候
迷惘
迷惘地排在經常被開刀做手術的重病患者
和天天摸高壓線的電工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