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後記(3 / 3)

在我動筆寫作之前,母親頭腦、口齒尚清晰,每次去看望她,都希望我多坐一會兒,即使不說話,在床前多坐一分一秒,對她老人家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當我動筆寫作之後,母親的病情開始加重,去陪伴她的時間卻相對少了,但她老人家看到我,沒有不滿和哀怨,總以慈祥期待的目光看著我。從母親難以言表的目光裏,我看出了老人家對我的理解,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個人生命的坦然麵對以及對我寫作的深切期望。我感謝偉大的母親,她不僅養育了我,更多的是給予了我成功的力量,幾十年來是這樣,在她生命的彌留之際仍是一如既往。

我感謝親愛的夫人陳敏,是她在家庭的困難時期,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無以複加的理解。讓人痛心疾首而又萬分感動的是,正值本書修改定稿之時,我敬愛的嶽母——一位深明大義、知情達理、德高望重,有著五十八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突發心髒病猝然離世。我愛人帶著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悲痛支持我改完了最後一頁。

世人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我嶽母待我則如同親生。她對我們永遠是一副淳樸、慈祥的微笑,這微笑的浸潤,讓我們的家庭生活始終充滿陽光;她對我事業上的關心、支持、理解和期待,給了我智慧和力量,使我的人生道路走得通達順暢。去年七八月間,我冒著酷暑起早貪黑擠時間寫作,往往幾天見不到她老人家,而每次見麵,她都用滿臉的微笑隱去病魔纏身的痛苦,關切地提醒我:“寫寫歇歇,不要太累了。”老人家的關心與垂愛更堅定了我盡力寫好此書的信心。我沒有“寫寫歇歇”,卻學習他人“寫完後放放再修改”的做法。萬萬沒有想到,書稿寫好一放半年,竟使她老人家生前沒能看到小婿用心血與淚水寫成的第一部長篇作品的正式出版,我的傷心和遺憾無以言表。人生都有不少遺憾,而對仙逝親人的這種遺憾將終身難以補還。但我深信,當她老人家的在天之靈感知此書在老嶽父及眾多家人的齊心支持下得以付梓出版,定會為之欣慰,含笑九泉。

《青海長雲》全書三十多萬字,每個字都蘊含著我對戰友的深情厚誼,每一頁都浸透了我激情的淚水。一年多時間裏,隨著一個個鮮活生命的再現,或音容,或笑貌,或消失,或走遠,每每是眼淚隨著筆尖流淌;隨著一個個動人場麵的還原,或悲,或喜,或苦,或樂,多少次忍不住涕泣哽咽,止筆拭淚,字裏行間都跳動著我對戰友的懷念與珍愛,對鐵道兵精神的感動和敬仰。然而,感情和淚水終究不能完全代替曆史的真實。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與製約,書中寫到的人物、事件難免有欠妥、失誤之處,敬請戰友們諒解、指正。同時也希望鐵道兵戰友及其家人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見、建議,繼續提供有關史料,使拙作不斷得以修正、完善,以期更好地弘揚、傳承鐵道兵精神,告慰八千多名死難戰友的在天之靈。

從嚴格意義上說,《青海長雲》不應算是一部文學作品,尤其是專家學者和文學老師,一眼就能看出它隻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學修養的老兵的盛意表達和真情流露,是個人經曆的紀實性再現。我自信的是書中故事的真實,遺憾的是沒有把真實的故事寫好。謹望專家、師長理解、批評,並提出寶貴意見。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黃學彬、唐國穎、張瑞海、院少華、劉繼增、高春林、肖石滾、喬建功等老師、同仁的關心和指導,得到了郟縣人大辦公室赫連歧山、雷建欣、張慧貞、孔飛、張明迪等同誌的大力協助和無私支持,在此一並致謝!

2013年5月29日於郟縣清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