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社稷壇抒情(3 / 3)

我多麼想去抱一抱那些古代的思想家,沒有他們的艱苦探索,就沒有今天人類的智慧。正像沒有勇敢走下樹來的猿人,就不會有人類一樣。多少萬年的勞動經驗和生活智慧積累起來,才有了今天的人類文明。每一個人在人類智慧的長河旁邊,都不過像一隻飲河的鼴鼠。在知識的大森林裏麵,都不過象一隻棲於一枝的鷦鷯。這河是多少億萬滴水彙成的啊,這森林是多少億萬株草木構成的啊!

瞧著這個社稷壇,你會想起了中國的泥土,那黃河流域的黃土,四川盆地的紅壤,肥沃的黑土,潔白的白堊土……你會想起文學裏許許多多關於泥土的故事:有人包起一包祖國的泥土藏在身旁到國外去,有人臨死遺囑必須用祖國的泥土撒到自己的胸上;有人遠適異國歸來俯身去吻一吻自己國門的土地。這些動人的關於泥土的故事,使人對五色土發生了奇異的感情,仿佛它們是童話裏的角色,每一粒土壤都可以敘述一段奇特的故事或者唱一首美好的詩歌一樣。

瞧著這個緊緊拚合起來的五色土壇,一個人也會想起了國土的統一,在我們的土地上為了統一而發生的戰爭該有多少萬次呀,然而嚴格說來,曆史上的中國從來沒有高度統一過。四分五裂,豪強紛紛劃地稱王的時代不去說它了,可憐的郡主像傀儡似的整天送豬肉、龜肉慰問跋扈的諸候的時代不去說它了,就是號稱強盛統一的時代,還不是有許多擁兵自重的藩鎮,許多專權用事的貴戚,許多地方的豪霸,在他們的領地裏當著小皇帝,使中央號令不行,使國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國。中國曆史上沒有一個時期像今天這樣高度統一過,等我們解放了台灣和一些沿海島嶼以後,這種統一的規模就更加空前了。古代思想家的預言:“不嗜殺人者能一之。”由於不剝削人的無產階級登上了曆史舞台,競使這一句話在兩千多年後空前地應驗了。

我在這個土壇上低徊漫步,想起了許許多多的事清。我們未必“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憑著思想和感情的羽翼,我們盡可去會一會古人,見一見來者。我仿佛曾經上溯曆史的河流,看見了古代的詩人、農民、思想家、誌士,看他們的舉動,聽他們的聲音,然後又穿過曆史的隧洞,回到陽光燦爛的現實。啊,做一個曆史悠久的民族的子孫是多麼值得自豪的一回事!做今天一個中國的子民是多麼值得快慰的一回事!回溯過去,瞻望未來,你會覺得激動,很想深深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想好好地學習和勞動,好好地安排在無窮的時間中一個人僅有一次,而我們又恰恰生逢其時的寶貴的生命。

啊,這座發人深思的社稷壇!

1956年[精品賞析]

秦牧散文最大的特點是知識豐富,題材廣泛,大至宇宙蒼穹,小至種子貝殼;忽發思古之幽情,時飽頌今之歡欣;廣至天涯海角,博至鳥木蟲魚,……無所不感興趣,無所不入筆墨。讀他的散文,你像走進了琳琅滿目的知識長廊,暢遊了色彩繽紛的花城世界。《社稷壇抒情》,一般人盡管知道這社稷壇是古老曆史留下的封建帝王祭地的地方,但你不一定知道壇土為什麼分五色,中間為什麼是圓形的黃土,你更不容易理解宮殿建築是那樣的輝煌壯麗,而社稷壇卻是那樣的樸實、簡單。秦牧卻帶領我們學習曆史,豐富知識,娓娓介紹,款款敘述;文章撒得開,收得攏。讀罷之後,我們既增長了知識,又開闊了見聞,親近了文章,更親近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