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兩漢、三國時期(1)(3 / 3)

全書共60篇,每篇圍繞一個問題,讓雙方互相詰難,各騁辭說,時有切中肯綮之言、生動活潑之語,明顯受到漢賦的影響。作者在記言時描摹人物情態,並傾注主觀愛憎,使某些人物音容宛然可見。

作品語言簡練通俗,暢達明快。這是一部別具一格的論說文佳作,富於文采,郭沫若曾稱之為“對話體的曆史小說”。

論貴粟疏

《論貴粟疏》,另名《重農貴粟疏》,西漢晁錯作,是上給漢文帝的奏疏。

這篇奏疏主要是針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向皇帝提的建議。大意是講當時農民生活困苦,以至於破產流亡,商賈卻富貴奢侈,兼並農民,長此下去,必將危及漢室統治基礎。因此主張貴粟重農,提出募粟入官,得以拜爵、除罪的政策,其目的是在為漢王朝謀劃長治久安之道。

文中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情況有較具體的反映。

過秦論

《過秦論》,散文名篇,西漢賈誼作,分上、下或上、中、下篇。“過秦”是指責秦政之失。

文章詳盡分析了秦所以能削平六國及其所以迅速滅亡的原因,目的為漢文帝接受曆史教訓,改革政治的借鑒。

全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總論秦得天下的形勢及其滅亡的主因。中篇剖析秦在統一後沒有統一的政策,和二世未能改正錯誤。下篇指陳在危迫的情況下,秦子嬰沒有救亡扶傾的才力。三篇為文氣勢豪邁,善於鋪張渲染,有戰國縱橫家遺風;其扼要而明確地總結秦代興亡的曆史原因,開中國散文中“史論”體裁之先河。

諫逐客書

《諫逐客書》,散文名篇,秦李斯作。

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驅逐非秦國之客卿,李斯亦在被逐之列,遂作此文以諫阻秦王。

文章結合秦國實際,從“跨海內製諸侯”統一天下的政治目標出發,力辯逐客之非。首先征引曆史,列舉秦先世大量招攬和使用客籍人才所取得的成就;其次指出秦王喜好四方之物而排斥客卿,“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的錯誤態度;最後鄭重提出廣攬人才以成就統一大業的建議。

全文論證充分,邏輯嚴密,氣勢宏放酣暢。善用排比鋪陳,詞采富麗,有駢偶化的趨向。李兆洛《駢體文鈔》認為它“是駢體初祖”,文風對後代曾有影響。

陳涉世家

《陳涉世家》,散文名篇,司馬遷所著,載於《史記》。

作品比較真實而形象地反映了中國農民第一次大規模起義的情景,即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按《史記》體例,“世家”主要記載諸侯、王之事,陳涉是農民起義軍首領,稱王僅6個月,而列入“世家”,可見作者的見識不凡。在推翻秦王朝的鬥爭中,“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競亡秦”,其為劉邦創建統一的西漢政權鋪平了道路。

作者如此表彰陳涉,這在古代典籍中是難能可貴的。也表達了作者的卓越眼光。

答客難

《答客難》,散文賦,西漢東方朔著。

作品以主客問答為形式,說明戰國“得士者強,失士者亡”,士人可以身處尊位,而到了武帝大一統時代,情形則完全兩樣。

作者道出了士人在帝王的隨意擺布下,懷才莫展的實況。其實作者為武帝倡優蓄之,政治上不受重視,此賦亦為作者牢騷之作。

本篇對後世作家有影響,如楊雄等都從內容到形式模仿它寫過別的賦作。

子虛賦

《子虛賦》,漢賦名,西漢司馬相如著。全文保存於《史記》及《漢書》本傳中;至《文選》,則以其前半題為《子虛賦》,後半題為《上林賦》。

作者全篇寫3個假想人物子虛、亡有先生、亡是公的相互詰難和議論。前二人分別張揚諸侯國楚齊的苑囿之盛,後者則鋪敘天子遊獵之事,作者在賦的末尾委婉諷刺,然整體而言,實是“勸百諷一”。

這篇賦規模宏大,鋪敘細膩,為漢代大賦之代表作,對後來的辭賦影響很大。

陌上桑

《陌上桑》,另名《豔歌羅敷行》,是漢樂府《相和曲》的一篇名,漢代民間敘事詩。

作品描寫一太守在路上調戲采桑女子秦羅敷,遭到拒絕的故事。揭露了太守的醜態,讚頌了羅敷的勇敢,刻畫了一個美麗堅貞的女性形象。

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鮮明,描寫生動,運用鋪陳、渲染、誇張等藝術手法,成功地刻畫出羅敷的反抗性格。詩篇具有現實描繪與浪漫虛構相結合的特點,洋溢著樂觀的喜劇氣氛。

飲馬長城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