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也都可以貢獻一些東西,並且同樣有責任自己發現這些究竟是什麼……我敢肯定,不管你將來想做什麼,你都需要教育才能實現。不管你是想成為醫生、教師或是警官;你想成為護士、建築師、律師或是軍人中的一員,你都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完成學業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你們必須為之接受培訓,為之努力,為之學習相關的知識。
這不僅對你自己將來和生活來說是重要的,而且你們怎樣完成教育將會決定這個國家的未來。你們今天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將會決定我們作為一個國家能否接受未來的挑戰。
奧巴馬的這番鼓勵之語,令全場學生振奮。他在演講時不僅不打官腔,還為聽眾現身說法,完全不像高高在上的總統,因此他的演講比較貼近人心,很有號召力。
▲[亮點解析]用現身說法拉近與對方的距離
所謂現身說法,即一個人用自己的經曆遭遇為例,來對他人進行講解或勸導,以增加可信度,從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奧巴馬在演講中時常用這種方式來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就如《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未來》這一演講,為貼近學生,奧巴馬以他幼年時接受母親教導,從淩晨4點半開始學習為例,說明他知道早起難熬。
他希望學生們以他走過的彎路為鑒,全身心投入學業。他還以妻子米歇爾的求學經曆鼓勵家境不佳的學生,他強調:“眼下的境遇不決定你今後的地位……命運由你自己掌握。”最後,他鼓勵學生提問,說:“當你需要幫助時,不要羞於開口。我總是那樣做。求助不代表示弱,而是強大的標誌。因為它顯示你有勇氣承認自己的盲點,進而學習新知識。”
現身說法的表達方式之所以能如此容易走進他人的心裏,是因為它使演講者和聽眾站在了同一問題點上,就如同兩個老朋友坐在一起講述自己的經曆、見聞、感受一樣,這種推心置腹的感覺令雙方不由放下心理芥蒂,相互之間變得親切,自然無話不談。
現身說法的講話方式在人際交往中頗為常見,例如在趙本山小品《賣拐》中,趙本山對範偉說:“拄上拐之後,你的兩條腿逐漸就平衡了,一點一點也就好了。我當初,一個老頭兒看出我腿有病,她(老伴兒)就心疼錢,不讓我看病,最後,殘了。”這個現身說法的事例令範偉無比動容,於是更加願意與他談論,直到後來不顧別人勸阻心甘情願地買了那副於自己並無用處的拐。雖然小品以娛樂為“主料”,但同時也說明這種現身說法的談話方式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口才指點]現身說法時應注意的事項
現身說法是人際交往中拉近與對方關係的妙招,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細節,不然非但起不到預想的作用,還會將局麵弄得更糟。
事例要對題
這是最基本的一條。對於有目的的談話,比如向人推銷產品,說出的話必須要讓別人聽明白,舉出的事例要明確,令人“一耳了然”。你不能在向人推銷化妝品的時候現身說法自己曾經買到過假藥,花了冤枉錢也沒把病治好。即使這件事千真萬確,但由於它與你推銷的化妝品並無任何實質性的聯係,因此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現身說法要做到心中有數
要在現身說法時把話說好,說到位,說話之前就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要將重點在心中羅列清楚,主次分明,這樣才能簡練、恰當地完成你的表達。
修剪事例
如果在勸誡他人時,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與眼下這回事不太一樣,可以略作修改,使之相配,甚至在找不到合適的例子時,就地編造一個也可以。當然,這種做法是在善意的前提下,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惡意欺騙他人。
不能口無遮攔
現身說法不是講故事,說到盡興之處可以隨意天馬行空地添枝加葉。在對別人進行現身說法時,敘述自己的經曆與感受是主要的,不能扯到其他不相幹的東西,以免讓對方覺得你是個思維混亂沒有主見的人;如果事例涉及他人,就不能肆意暴露別人的隱私和錯誤,盡管當事人並不知情,但在旁人眼裏,你的形象會一落千丈,失去對方對你的好感。
8 不要自大,不要趾高氣揚
▲[關鍵詞]自大 趾高氣揚 風範
2008年,奧巴馬在競選途中的一次巡回演講時,決定試著放鬆一些,讓一切更自然一些。於是,他在南卡羅來納州曼寧市對非洲裔美國人演講時,開始即興表演,並使用了一種黑人傳道者呼喊與回應般抑揚頓挫的韻律,用以消除大家之間的距離感。
針對一些黑人存在的“這個國家是否已經做好了向一個非洲裔美國人投票”的疑問,奧巴馬笑著說:“我想讓你們都清楚一點——如果我沒有贏的自信我就不會來參選!”
聽眾們突然振奮起來,激動地齊聲高呼“阿門!”
感受到群眾們的熱情,奧巴馬顯得很高興,他很快與台下的觀眾投入到一場友好而愉快的交談當中。整個過程中,奧巴馬一點兒沒有自大的架子,他和群眾看起來就像老朋友一樣——這讓大家由衷地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