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親和——誠摯平實而不嘩眾取寵(3)(1 / 3)

1996年,在接受芝加哥大學校刊采訪時,奧巴馬說:“就全國而言,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合作意味著民主黨將不再關注窮人的利益,放棄了國家在解決貧困、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和環境保護問題中的作用。”

這是對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批判,克林頓在任時一直強調兩黨合作。

另外,奧巴馬教授還喜歡用挑撥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比如,他曾在一節課上,大膽提出了類似於這樣的論題:“在種族隔離體製下,黑人的生活更好”、“黑人運動員比白人運動員更優秀”。一個奧巴馬當時的學生、現在的大學法學教授回憶說:“他總是不偏不倚,他認為這些話題值得討論。”

▲[亮點解析]用討論激發參與熱情

或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對於一個比較艱深或靈活度較高的問題,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挽起袖子開始長篇大論,滔滔不絕地講述該如何如何解答,或許剛開始同學們還興致勃勃地聽,可是後來大家的精神越來越差,以至於最後完全聽不進去了;而如果老師動員大家都參與討論,那麼人人都會熱情高漲起來,各抒己見,問題在大家的共同討論下得以圓滿解決。

用討論的方式激發大家的參與熱情,不僅會一改死板的“你說我聽”的枯燥模式,令大家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討論的過程中,這種方式會在無形之中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親切的姿態更容易促進雙方的交流。奧巴馬在任教期間就采用這種授課方式,在治學嚴謹的法學課上,他的隨和顯得異常“另類”。

奧巴馬經常和學生在課上、課下交流,把自己融入學生當中。他不僅和同學們嘻嘻哈哈地開玩笑,還時常極有見地地回答一些學生向他請教的學習以外的事情——這使奧巴馬的知名度在同學們中間大為提升。對此,一位學生後來回憶說:“盡管這些討論最終也許不會有什麼結果,但在討論的過程中,的確鍛煉了我們的思維,也使我們更密切關注自己的生活。”

我們在與人交往中,言談之時不妨也與對方多些討論,這樣一來,將對方放在一個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讓他人有被尊重的感覺,無形中也讓你更多了一分親和力。

▲[口才指點]怎樣提出具有討論性的話題

讓他人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很簡單,隻需我們能夠時不時地提出些討論性的話題來。那麼,我們該如何提出這些話題來呢?

多提靈活度較高的話題

所謂靈活度較高,就是對於同一個問題能從不同角度看待繼而得到不同的結論。比如,與別人的談話中涉及國民經濟時,你可以提到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這一話題,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易於大家思維的擴散和交流。

多提時下的熱門話題

許多人都有關注時事的習慣,多提一下時下的熱門話題,不管是哪個國家改革了、戰爭了,還是哪個明星走紅了、獲獎了,等等,都是可以暢談的。但需注意的是,話題要因人而異,你不能對著一個宗教人士大談娛樂圈,同樣,對著一名藝人聊世界新局勢也是不妥當的。

多使用征詢式的語氣

不能一個人打開話匣子就停不下來了,在說完自己的見解後可以使用一些征詢式的語氣,諸如“你認為呢”、“是這樣嗎”、“說說看”等,都能鼓勵對方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讓他人放鬆身心,說出自己的看法。

不與人爭論不休

討論不是辯論賽,沒必要一定要分出個勝負高低,隻要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就盡興交談,不要總是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搶接別人的話頭、擾亂別人的思路。談話之中隨時注意“我是與別人溝通,而不是與別人比賽,不與人爭論”。

7 不打官腔,貼近人心

▲[關鍵詞]不打官腔 現身說法

2009年9月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威克菲爾德高中,發表了一場名為《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未來》的演講。奧巴馬說:

今天是你們開學的第一天,我知道,今天對你們來說是在新學校的第一天,如果你們因此而感到有些緊張,那也是很正常的。有許多高年級的同學們或許會感覺還不錯,因為再有一年你們就畢業了。不過,我想不管你在讀哪個年級、多大年齡,你們中的許多人都打心底裏希望現在還在放暑假,或者今天不用那麼早起床。

我可以理解這份心情。我小的時候,在印度尼西亞住過幾年,那時候,我的媽媽沒錢讓我像其他美國孩子們一樣去學校裏念書,因此她每周一到周五的淩晨4點半都會自己給我上課。當然,我也不怎麼喜歡早起,有好幾次,我都在廚房的桌子上睡著了。

每一次我要抱怨的時候,我媽媽就會無奈而微笑地看著我說:“這對我來說也不是什麼享受,小家夥。”

接著,奧巴馬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到了今天演講的主題上來,勸勉同學們好好學習,不辜負家長和老師們的期望。他說:

現在我們有支持我們的父母,有最專注的教師,以及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但是,隻有當你們都履行了你們的責任時,這些外界的因素才能發揮作用。隻有你們聽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大人的話,到學校來上課,努力學習,注意聽老師講課,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