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沉穩——陣腳不亂有魄力(2)(1 / 3)

在2008年的黨內競選上,對手希拉裏攻擊奧巴馬經驗缺乏,投票不夠堅決,言語之間無不透露著對奧巴馬的諷刺與質疑,她說:“奧巴馬參議員,與你進行坦誠、直接的辯論總是很艱難,因為你從來不為自己投下的票負責。從你口裏很難聽到直接的回答。”

奧巴馬毫不示弱,他沒有從正麵回答這一無稽話題,而是舉了個小例子,他說:“一些工人因為大企業移資海外而失去工作。當我在街頭幫助這些人的時候,你卻是替大企業工作的律師,占據著沃爾瑪董事會的席位(希拉裏1986年至1992年擔任沃爾瑪董事)。”

揭人老底式的“以牙還牙”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不太光彩,但必要時我們仍可拿來一用,讓滔滔不絕、不懷好意的對方乖乖閉嘴,令自己化被動為主動。

▲[口才指點]冷靜應對意外

在辯論型的演講中,時有意外發生,比如遇到尖銳的發問,與人發生言語衝突,等等。麵對這些意外,我們要能做到處變不驚,冷靜應對。

冷靜回答各種提問

聽眾中的提問者,大多數還是認真地提出問題以增長知識為目的的,但也不乏故意搗亂看演講者出醜的人。對於這種情況,千萬不能慌了手腳,讓別人看了笑話,而是要做到鎮定自若。例如,有人突然問及一個你事先沒有準備的問題,你一時不能答出,可以先說“這個問題我在後麵會單獨提到”,然後靜下心來,繼續演講。演講到最後,你早沒有了緊張情緒,這個問題就能慢慢解說了。

中途忘詞不要慌

中途忘詞的演講現象比較常見,這時千萬莫慌張,再說你也沒有慌張的必要,因為下麵要講什麼,聽眾也不知道。所以,即使臨時“編”詞,也要把演講繼續下去,待講著講著又記起之前的內容時,來一句“剛才我忘記說件事,其實是這樣的”,把遺漏的內容補上。總之,忘詞時隨便說些閑話也比愣在台上一言不發要強上十倍。

麵對羞辱不發怒

對於對方蓄意的羞辱,千萬不可大發雷霆,因為情緒一旦變得衝動就會使場麵一發不可收拾。例如,對方嘲笑你胡言亂語、言之無物,你可以淡淡一笑,回答:“很抱歉,本人才疏學淺,讓您見笑了。關於這個話題,不如您給做個示範吧,本人願洗耳恭聽。” 他出言不遜,你穩如泰山,旁人就會高看你一眼。

4 善於把握對手的心理

▲[關鍵詞]控製 心理 利用

辯論賽就是一場控製與反控製的較量,在辯論的過程中,保持心理上的優勢十分重要。要做到這點,除了要很好地控製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外,還要努力用辯論技巧去不斷地衝擊對方的心理防線,比如引導對方說錯話,或是揪住對方說錯的那句話予以駁斥反擊,抓住對方要當場解釋的心理卻偏偏不給他這個機會等,從而令對手難以招架。

奧巴馬在高舉變革大旗的同時,與對手做足了差異,凸顯自己鮮明的政策主張和清新的個人形象,在心理比拚中壓倒對方。例如,競選對手希拉裏是個經驗主義者,她非常強調自己的經驗與老練。而奧巴馬就利用她自詡經驗豐富瞧不起自己經驗匱乏這一點,駁斥她其實作為醫療改革計劃的負責人,進行了近乎教科書般的管理主義實踐,是一個十足的傳統形象,而自己代表著新生與活力。人們總是愛追求新鮮的東西,無疑奧巴馬更能獲得選民們的認同。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2012年5月在一個私人募款活動中對捐款者說,在所有支持奧巴馬的選民中有47%的人沒有繳稅,但卻自認為“他們有權利享受健康保險、食物、住房,或其他可以想得到的服務”。羅姆尼聲稱,他不會“為這些人操心”,因為他永遠無法說服他們“為照顧自己的生活挑起個人責任”。這句話一時引起許多民眾的不滿。

10月17日,在美國紐約州霍夫斯特拉大學辯論大廳,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展開了第二場辯論。值得一提的是,奧巴馬在辯論快結束時提及了羅姆尼“47%的美國人不繳稅”的言論,並且抓住他急著要解釋的心理,故意在自己說了一通後迅速將這一話題過渡掉,不給羅姆尼進行解釋的機會,這無疑給了羅姆尼重重的一擊。

奧巴馬說,他相信羅姆尼是個顧家、堅持信仰的好人,但當他批評47%的美國人民拒絕承擔責任時,他應該想想這些人是哪些人——他們包括一生辛勞獲得社會安全保障的勞工、為國犧牲的退伍軍人,還有努力實踐夢想的學生。最後,奧巴馬還明確表示:“我要替這些人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