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在預防上多做些工作而不僅僅是發現後的治療。目前,20%的慢性病患者花費了80%的開支,我們眼下的當務之急是控製諸如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病的滋生蔓延。因為,隻要確保他們當前就能夠得到適當治療,日後為他們截肢的3萬美元就被省了下來……我們要針對特定人群製訂計劃,尤其是少數族裔社區裏的孩子,確保他們攝取足夠的營養,能夠吃到水果和蔬菜,給他們足夠的空間玩耍,而不是整天把他們困在屋子裏。
整個發言過程中,奧巴馬始終保持著平靜而鬆弛的表情,言語間既沒有對患者表現出明顯的同情,也沒有對政府機構進行激烈的嘲諷,又或對社會不公表示強烈的譴責與憤怒。他隻是娓娓道來,告訴他的聽眾,國家的醫療保健係統出了問題,需要修複。
奧巴馬遇事表現出的超然和冷靜,使他更接近一名醫生——傾聽病人訴說病情,自己卻從不因對方病情的好壞而大喜大悲,一切都習以為常。
與奧巴馬比較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具有高度的自製能力。不管外界環境多麼糟糕,他總能夠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把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工作上。他不追求麵麵俱到,待人親切有禮卻不過分親近;他外表整潔,動作流暢,聲調平穩,讓人不由懷疑他是一名正在飾演政治家的出色演員,因為他的言行舉止完美得不像是真的。
“我天生不容易激動。”奧巴馬在《無畏的希望》中寫道,“每當我看到安·古特 (激進的律師兼傳媒人) 和肖恩·哈尼蒂 (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在電視上辯論,我發現很難把他們當回事。”在他看來,對手不是窮凶極惡而是無知可笑。
或許是奧巴馬的性格使然,他就算在提出諸如改革、新政策之類的重大問題時也是不疾不徐,就像是在與對方談論一項報告那樣簡單。在他看來,問題既然已經擺在那裏了,我就要動手解決它。而且,他提出的建議往往細致、切實,而非艱深、空泛。
“人們會拿戈爾和布什開玩笑,但不會拿奧巴馬開玩笑。”哈佛的政治學者羅伯特·普特南說,“不是說他開不得玩笑,而是布什可以是傻瓜,戈爾可以是傻瓜,奧巴馬卻不可以。”
▲[亮點解析]理智的人更受人尊敬
一個有著理智的頭腦,遇事能冷靜、從容應對,而非方寸大亂、說不出個一二三來的人,更能贏得他人的尊敬。因為在我們看來,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幹大事的人,不管遇到什麼事,他都能給大家一個交代。
奧巴馬問鼎白宮意味著布什八年執政的結束。在正式移交權力的日子到來之前,布什已經開始變得情緒化,甚至在老雇員麵前流露出傷感。相對於布什的五味雜陳,奧巴馬倒顯得平靜而淡定。對此,紐約《村聲周報》的專欄作家穆斯托說:“奧巴馬……是一個勤奮工作、充滿智慧的人,要帶領國家擺脫危機。”
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與奧巴馬的對手麥凱恩是多年的老朋友,但卻公開表示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他強調,麥凱恩陣營狹隘的種族宗教意識以及最近過度使用的攻擊抹黑對手的做法都令他十分反感。他欣賞奧巴馬所展示出的“沉穩、追求知識的好奇心、豐富的知識以及看待問題的方式”。正是這種理性的判斷讓鮑威爾超越了黨派的局限,跨黨支持奧巴馬。
理智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很好地控製住自己過分的慌張、憤怒、衝動等不良情緒,這種超然的心態以及表現出的不疾不徐的風度,會讓他的人格更加有魅力,從而會收獲更多的好感與尊重。
▲[口才指點]如何培養理智感
擁有一種理性平和的心理素質對於個人來說,是很好的優勢。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這類人都更容易獲得成就。要做好理智心態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保持一顆平常心,說話有分寸
其實不論一個人多成功,能把自己定位為普通人,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是培養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因為他知道,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是多麼重要。一個擁有一顆平常心的人,說起話來不易受情緒左右,總能給人展示出冷靜理智的一麵。
三思而後說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考察和論證,以客觀事實為做事的依據,而不是單憑美好的願望或一時的衝動。說話也一樣。
說話的時候至少要有兩方麵的考慮,即利和弊。話出口之前要先在腦中過一遍,看它是否適合在這樣的場合說、會不會傷害到其他人,等等。兩種可能性都考慮到了,說起話來就不會盲目和衝動,就不會說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話。
表達想法可以參考別人的合理意見
古人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合理采納他人的意見,包括與自己有分歧的人的意見,也是一種理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