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戰氣(1 / 3)

少數民族問題也是中美人權鬥爭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6 個民族。根據2000 年11 月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提供的數據,漢族占全國人口的91 。59%,其他55 個少數民族占全國人口的8 。41%。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將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製定了一係列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發展,少數民族的狀況得到根本的改變。然而,美國無視這一事實,不論是在聯合國人權會議上,還是在美國的人權報告中,不論是在美國國會的有關決議中,還是在中美兩國政府的交往中,美國都要對中國的民族政策進行攻擊。這就不可避免地遭到中國的堅決反對。

中美在民族問題上的鬥爭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的:

一、關於民族政治上的平等

美國攻擊說,在中國,各民族之間政治上不平等,少數民族仍然受到歧視。少數民族人士雖然也參與各級政府機關,但他們往往被排除在擁有真正的政治權利和決策權利的崗位之外。在少數民族地區,重大事情仍然由漢人決定。特別在西藏,中國政府壓製那裏的人民,拒絕接受西藏人渴望實現有實際意義的自治願望。美國國會經常通過關於中國西藏問題的法案,公然聲稱西藏以及四川、雲南、甘肅和青海的部分地區是被占領的國家,達賴是西藏的真正代表,要求中國政府與達賴談判。美國政府還設立所謂“西藏事務協調員”。這些公然幹涉中國內政的作法不能不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

中國認為,美國的攻擊完全不符合事實。

首先,中國實現了各民族政治上的真正平等。在舊中國,由於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許多少數民族不被承認,境遇悲慘,有的隻能躲進深山,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後,民族歧視、民族壓迫的階級根源被消除。中國政府廢除了舊中國長期存在的民族歧視、民族壓迫製度,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政策,各民族實現了政治上的平等。中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係。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各少數民族同漢族一樣,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少數民族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還得到特殊保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少數民族的代表和委員占本民族人口的比例都高於漢族。不少少數民族的人士擔任了或曾經擔任過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國家高級領導職務。美國誣蔑說中國少數民族人士被排除在擁有真正的政治權利和決策權利的崗位之外完全是信口雌黃。

其次,中國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保證了少數民族人民管理本地區和本民族事務的自治權利。在中國,少數民族人民不僅同漢族人民一樣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全部公民權利,而且還依法享有少數民族特有的各項權利。為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特殊權益,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2001 年2 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族區域自治法》進行了修改,把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提升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民族區域自治,就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以實行自治的民族的人員為主組成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和民主集中製的原則,行使自治權,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務。目前,全國共有5 個少數民族自治區、30 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和1200 多個民族鄉。全國55 個少數民族已有45個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總麵積約占全國總麵積的64 。3%,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5%。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會,由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副主任;各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都由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其他組成人員都盡量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員。到1999 年底,全國有少數民族幹部282 。4 萬人。2000 年,西藏自治區有5 萬多名民族幹部,藏族幹部超過幹部總數的70%。在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超過80%。為全麵具體地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1991 年以來,我國製定了20 多個民族區域自治條例和一批單行條例,進一步保障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還依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製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例如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所賦予的權利,從1965 年至今,已經製定了60 餘項符合西藏實際情況、維護西藏人民利益的地方性法規、條例、決定和決議,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麵。少數民族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和自主管理本地區、本民族事務的自治權利依法受到保障。怎麼能說少數民族地區的重大事務都是由漢人決定呢?怎麼能說西藏人民沒有真正的自治權利呢?

二、關於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美國攻擊說,中國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不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投入嚴重不足,其經濟發展大大落後於漢族地區。近些年,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好處都被漢人拿走了。

中國認為,美國的攻擊完全是顛倒黑白。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入力度,並對少數民族實行特殊的扶助政策,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了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由於中國的社會發展不平衡,少數民族地區相對落後一些,這是曆史遺留下來的。鄧小平指出:“中國的資源很多分布在少數民族地區,包括西藏和新疆。如果這些地區開發起來,前景是很好的。我們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①為了消除各民族間由於發展程度的差別而形成的事實上的不平等,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麵的支援,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迅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據統計,1997 年,少數民族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已由1978 年的324 億元增加到7087 億元,增長21 倍,年均遞增10 。9%,比全國平均增長幅度高1 。1 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47 元增加到4053 元,增長15 倍。少數民族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 年的120 元提高到1997年的1482 元,增長11 倍多;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75 元提高到4818 元,提高近12 倍。2000 年,民族地區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 。1%左右,繼續保持了1997 年以來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民族地區地方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14 。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9 。0%。1994 年至1999 年,民族地區累計解決3000 多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為了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西藏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從50 年代到1997 年,中央政府共向西藏投入400 多億元,並調動了大量物資進藏。到1998 年,全區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150 元,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5130 元。人均期望壽命提高了30歲。近年來,中央政府給西藏的財政定額補貼每年都達12 億元以上。總投資46 億元的62 項援藏工程以及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委和15 個對口支援省、市投資32 億元援建的716 項工程已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據統計,西藏的公路裏程已達2.5 萬公裏,電力總裝機達34 萬千瓦,郵電通信實現了縣縣通電話,並進入全國長途自動交換網,初步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西藏國內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國民經濟連續6 年超過全國的平均發展速度,年均增長達10 。7%。農業生產連續13 年豐收,糧、油、肉實現基本自給。目前,西藏98%的商品供過於求,徹底改變了過去80%所需物資要靠從內地調撥的狀況。西藏絕對貧困人口由1994 年的48 萬人減少到目前的7 萬人左右,多數群眾開始邁向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