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最熟悉的人是自己,最陌生的人也是自己。人生遭遇低潮的時候,那個一直跟隨在你身邊不離不棄、默默鼓勵你繼續前進的,往往也隻有自己而已。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北京讀書的柴靜看見《三聯生活周刊》上登載了一則招聘廣告。那個時候對於當記者抱有莫大熱情的柴靜立刻打了電話過去,可惜對方已經招聘完了。柴靜在心中給自己鼓勁,認為應該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於是在電話裏說:“你們不是想要優秀的記者嗎?這還有期限嗎?”柴靜的這句話,使她成功地獲取了試一試的機會。
可是,第二天當她去應聘的時候,負責招聘的人卻並沒有錄用她,而是看著她說:“你長得挺漂亮的,不愁沒出路,回去吧。”就這樣,她再次被打發回去。然而沒過多久,《三聯生活周刊》突然給柴靜打電話說他們要做一個封麵周刊,問她做不做。柴靜二話沒說,立即答應下來。柴靜在自我激勵下,用了三天的時間寫出兩萬多字的稿子,然而就在她放假準備回家時,編輯卻打來電話說讓她把兩萬字改成兩千字,她又用了兩個小時把稿子改完。
生活中的我們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那些磨難所打垮。但是更多的時候,夢想與責任卻並不容許我們停留在感傷與悲憫的瞬間,如果停止不前的話,就注定隻能被這個世界拋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像柴靜一樣在自我鼓勵與暗示中催促自己向前追上去呢?
一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奮鬥目標。哪怕現在你已經陷入了困局,可是絕對不能因為害怕而深陷思想的迷茫。走出陰影籠罩的第一步,就是要給自己樹立一個人生的目標,因為這樣會促使你立刻付諸行動,並且絕不往後拖延。當然,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些改變,但是絕對不能放棄目標。
二要離開思想的溫床。促使人們在行動上停滯不前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在現有的舒適狀況中變得懶散。所以,不要總是躺在思想的舒適區域不願前行,那裏隻是你迎接下次挑戰時可以稍作放鬆的歇息之地。
三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緒。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M.霍納成功揭示了女性害怕成功的心理原因——自我效能感的缺失。一個人如果心情舒爽,那麼身體內就會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讓人恢複元氣得到力量。當然,不是每個人隨時隨地都能遇見開心的事。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到能夠讓情緒高漲的因素來鼓勵自己。
四要給自己增加適當的緊迫感。不要在碰到困難時便給自己的思想催眠,直麵困境並且給自己適當地增加緊迫感,才能讓你感覺到爭分奪秒中的那種緊張,這種緊張感會促使你奮發向上,並且再次揚起希望的風帆。
詹姆士·艾倫在其《人的思想》一書中說:“一個人會發現,當他改變對事物和他人的看法時,事物和他人對他來說就會發生改變——要是一個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會很吃驚地發現,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能改變氣質的神性就存在於我們自己心裏,那就是我們自己……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們自己思想的直接結果……有了奮發向上的思想之後,一個人才能奮起、征服,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奮起他的思想,他就永遠隻能衰弱而愁苦。”
如果一個人能夠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那麼,能被自己控製的70%的人生就會不斷地膨脹,這樣他就控製了人生的大部分。由於已發生的不幸是固定和有限的,隨著可以控製部分的無限擴大,他支配命運的能力就越強,直到他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自我鼓勵,是讓自己成為命運的主宰者。排除周圍一切消極的暗示,給自己輸入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們就能夠像柴靜一樣,對未來充滿希望。告訴自己行,自己能成功,那麼我們一定不會缺少成功的陽光,從而讓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