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時代召喚英雄(1 / 2)

如果沒有歐洲殖民者的入侵,非洲大陸恐怕至今還是老樣子:長頸鹿、非洲象、羚羊和獅子之間繼續玩著他們永遠的遊戲,非洲土著繼續跳著他們節奏強烈的篝火舞蹈,迎來一個又一個的日出和日落;我們這個東方世界也可能繼續在帝國的太陽下一如既往地過日子,當英國人的戰艦出現在我們的海岸線上的時候,一切都改變了。

憑著自己對曆史和世界文明的一點點興趣,了解中國,感受中國,以一個平民百姓的角度和切實感受,品味著中國這30多年的變遷——這是一個過程,從迷茫、懷疑和財富崇拜到今天的成熟、冷靜。改革雖然仍在繼續,這種成熟、冷靜、執著已經融入了越來越多地積極因素,中國越來越善於運用她的智慧、力量和財富,很多人也從最初的迷茫和懷疑轉而認為中國是可以信任的。

盡管我的血管中流著曾經是異族的血液,但它早已融入到中華民族這個統一的大民族中了。你不要開玩笑說,你最鄙視兩種人,一種是種族主義者,一種是黑人,這在中國隻是一個玩笑,但在西方這可就不是玩笑了——西方雖然用法律的方式禁止種族歧視,但西方卻是有著數百年奴隸史的世界,正式廢奴也不過一二百年的時間,西方骨子裏還是一個種族主義者,因此,西方正是說這種話的人。但中國是一個真正包容性的國家,中國曆史上從未出現過種族主義事件,僅憑這一點,未來中國就是一個世界向往的國家,必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各種膚色的人走過我們的街頭,甚至就住在你隔壁,你千萬不要再說這樣的話,小心他告你既是種族主義者又是虛偽的種族虛無者,那時候的律師費可是比你今天隨意亂停車的罰單貴得多。當你真正富足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該鄙視的隻有知識的窮人,而不是膚色。

之所以首先就說到種族主義者,是因為中國曆史上從一開始就存在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矛盾,這雖然不同於西方的種族矛盾,但也是一種民族矛盾,但中國的曆史證明,這種矛盾已經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而從根本上開始消亡,因為無論是農耕文明還是遊牧文明都成為過去,未來的中國將成為一個以工業和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文明,且中國文化中本來就存在接納性,因此,未來的中國將是一個大中國,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小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將來都隻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中國人。

在進入現代文明的過程中,中國現在處在一個轉型時期,這不僅僅是指經濟轉型,也是指文明的大轉型。

馬克思主義解讀的是資本主義工業社會,而不是中國傳統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是工業經濟運行導致的階級矛盾,而傳統中國是統治治理導致的行業矛盾。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本來就是兩種文明,大相徑庭,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對,因此,中國實際上存在兩種矛盾:一種是傳統統治中形成的固有矛盾,一種是西方文明與中國文明衝突帶來的矛盾,我們這場改革必須要解決這兩大矛盾才能實現躍升,成為一個引領世界的新文明。

季羨林說,東方現代化過程就是逐漸克服封建思想的過程,一直到現在還不能說,東方的封建思想殘餘已經克服淨光。我們在曆史上形成了很多缺陷,這已經深深印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行為中,這有好處,也有壞處。

在東南亞各國中,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注意,那就是當地華人勢力。盡管在東南亞各國中,華人的人口比例不高,但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這樣的地區,華人控製的資本則是其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有的國家,華人資本甚至在其國家資本中占有高達70%的比例。一般來說,這對政治有著十分明顯的影響力——如果說以色列能在中東生存的話,那是因為美國人的錢掌握在猶太人手裏。因而外界很擔心,中國是不是將要借助華人資本的影響力來左右東盟的政策趨向呢?可想而知,當大中華形成後中國人擁有的力量該是多麼的強大。這是我們曆史給我們的好處,使得我們這個民族勤勞、樸實,因而更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