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曆史,1945年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而日本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生存麵臨嚴峻挑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生活水平雖然很低,但安居樂業,比日本強出許多。

毛澤東認為,中國隻有超過美國,才能對人類做出大貢獻。1956年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文中說:“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毛澤東強調:

超過美國,不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應該。如果不是這樣,那我們中華民族就對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們對人類的貢獻就不大。

假如我們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應該趕過它。這是一種責任你有那麼多人,你有那麼一塊大地方,資源那麼豐富,叉聽說搞了社會主義,據說是有優越性,結果你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像個什麼樣子呢?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

1957年,毛澤東在回應赫魯曉夫的“蘇聯要15年趕超美國”說法時,談到要讓中國在15年內趕超英國。毛的提法隨後得到劉少奇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上發言支持。毛澤東的期望是通過大躍進等群眾運動方式,使中國在指標性工農業品在產量上趕超英美發達國家。在三麵紅旗的精神指導下,中國大陸出現了眾多的糧食畝產“衛星”。全國在“以鋼為綱”的口號之下又開始了大煉鋼鐵運動。在受到大躍進浮誇統計數字的鼓舞下,毛本人在1958年則又提出了較為著名的提法“十五年超英,二十年趕美”,甚至更為大膽的“兩三年”趕超英國等說法。然而,超英趕美激動了一個時代的中國人,最終卻證明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以失敗告終,出現了全國經濟的全麵衰退,而三年困難時期緊接著開始。至今,中國還沒有趕上美國,而日本置之死地而後生,化腐朽為神奇,如日中天。由此可見,當時真正超英趕美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國,日本很快發展成為現代化的發達國家。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發展迅速,出口增長強勁。有外國媒體稱,中國當年的“超英趕美”口號將逐漸變成事實。

就經濟增長本身而言,中國GDP超過日本應該令人鼓舞。但從曆史縱向觀察日本率先超英趕美並且需要中國去追趕的現實,中國經濟即將超日隻是和日本競賽許多項目中的一項,真正實現“日本行,中國更行”的全麵現實隻是萬裏長征的一步。

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45億元,2008年躍升至300670億元。30年間,國民經濟實現了年均9.8%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升至全球第3位。2006年,中國趕上了英國。2007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3.中國,正在逼近日本!

2010年,和日本逐漸蕭條相比,整個中國呈現一片飛速增長的景象,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1.9%。中國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問題迅速地采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實行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方針,通過各項措施積極地開拓國內市場,優化產業結構,保持了經濟的穩定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的複蘇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10年4月,北京《法製晚報》統計了中日兩國近20個季度的GDP數據,建立模型進行分析,從而得出這樣一個振奮國人的預測——超越日本就在二季度,這意味中國GDP終於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這一狀況引起世界矚目,正所謂華燈初放看日落,國際關注大中國。

日本網友言論:

1.什麼?中國GDP第一季度增長11.9%,真有人覺得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了嗎?太不可思議了~

2.這麼高的增長率!是不是就可以說,照這樣下去,不久中國就成為“發達國家”了呢?

3.除去日本,中國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可以說中國是先進國家了吧~而且,曆史上中國大概有4000年都是世界的中心呢

4.日本也該加油了!

5.如今,中國打個噴嚏,日本就得感冒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7月16日文章認為,中國趕超日本有可能暫緩。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減緩,工業生產增長大為減緩,房地產市場陷入停滯,中國可能不會出現兩位數的GDP增幅。同時日元彙率表現又意外強勁,這一點已變得不再那麼明朗,日本可能仍將蟬聯亞軍。

不管如何,中國經濟超過日本已經誌在必得,隻是一瞬間的事了。日本內閣府公布的估算結果顯示,中日兩國以美元計算的名義GDP(未經季節調整)雖然2010年上半年總體日本仍高於中國,但僅從二季度數據來看,中國已超過日本。這是自1968年日本超過當時的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來首次被別國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