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正在日益增強,各種國際會議和國際場合,中國人的身影正處在舞台的中央,引起世界的關注和矚目,中國人的聲音成為國際社會不可忽視的表達,似乎萬邦來朝的局麵正在形成。
不過,當有些渴望恢複漢唐盛世的中國人希望中國重新定鼎全球、統治世界之時,他們樂意看到“中國威脅”的局麵,借此向世界,尤其是西方歐美、東方日本報複曆史侵略之仇。不過,這個願望不僅不能實現,反而可能殃及這麼多年來的發展成果,對於中國有害無益。而西方和日本開始出現的“中國威脅論”對於中國也不是什麼好事,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19世紀上半葉,法國年僅25歲的思想家托克維爾就預言,美國和俄羅斯將稱霸世界,美國的原則是自由,俄羅斯的原則是奴役。
19世紀以來,俄羅斯地位不斷起伏,蘇聯取代沙俄後盛極一時,和美國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但是過度承擔國際責任,軍事政治無限度發展,最終壓垮自身經濟發展,導致國家土崩瓦解。2009年底,《裏斯本條約》生效,歐盟將不依賴於強大的軍事力量尋找自己的存在方式,大國之間的競爭角力模式發生改變。
蘇聯解體以後,隨著中國的崛起,以及俄羅斯國際地位的下降,美國對中國用英語新詞Chimerica(中美國)稱呼,以此強調中國的作用。美國和中國成為世界兩強。美國又出現了更加直截了當的說法——G2,這一稱呼也被廣泛接受。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認為:“中美關係是兩國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對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肩負共同責任,中美關係的意義和影響遠遠超出雙邊範疇。”奧巴馬總統說:“中國擁有悠久的曆史,充滿機遇的未來,中國人口眾多,經濟和影響力正在提升。中國將在應對亞洲和全世界麵臨的重要挑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曾經擔任民主黨卡特政權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建議奧巴馬政權應當采納美中兩極體製政策。緊接著布什政權高官、世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也發表名為“經濟複蘇需要G2來支撐”的論文,主張美中兩國必須發揮引導性的合作以解決經濟問題。這些提議無疑把日本置於一個隻有錢無能力的地位之上。
毫無疑問,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但是深陷巨大的軍事開銷和伊拉克及阿富汗兩場戰爭之中,加上多年的金融危機,國家債務越來越多,政府赤字有增沒減,“少消費,多儲蓄”造成市場萎縮,經濟不能複蘇,失業和負資產的人越來越多。而今,許多國際觀察家認為,雖然在前幾次的衰退論中美國都挺了過來。但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正在走向終結,世界將迎來多極化的時代。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發表的分析報告說:未來20年美國的政治和經濟支配地位將會衰退,美元作為世界主要貨幣地位將削弱。追隨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的中國將在多極化的世界中同美國競爭影響力。世界財富開始從發達國家轉向石油出產國,以及亞洲這個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心。
不過,到2025年,美國雖然仍將保持全球最強大國家實力,在軍事和經濟上保持領先地位,但領導全球、叱吒風雲的時代已成過去,美國大國地位會受到動搖,隻能與其他國家一道扮演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新加坡觀察家劉鬆濤認為,美國如果要得到更多亞洲人的歡迎,也許應該考慮實行下列幾點有益於亞洲的新政策:應該和中國合作,不要強求亞洲各國都能夠像美國一樣實行自由民主的政策,不要強迫亞洲人以昂貴的價格購買美國的電腦軟件、電影及音樂等光碟,應該以薄利多銷的政策讓更多的亞洲人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美國文化,才容易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以事實行動協助亞洲各國平息所有糾紛,以便證明“美國是亞洲和平製造者”而不是“麻煩製造者”,取得更多亞洲人的好感。
中國的地位顯然日益提高,中國不僅屬於“G2”,還屬於更受發展中國家歡迎的“新G4”。中國顯然更看重後者而不是前者。2005年希望能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日本、巴西、印度、德國這4個國家,當時被稱作“G4”。第二個G4是後來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辦的首屆“金磚四國”峰會,占全球1/4人口和15%GDP總值的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這4個國家組成了“金磚四國集團”(新G4),代表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以非洲為例,中國的影響日漸擴大,多哥、幾內亞比紹、塞拉利昂、尼日爾,中非的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和布隆迪,以及東非的塞舌爾等國家和日本有外交關係,卻不在日本設立大使館,而采用駐中國大使館代理對日外交業務。也有歐洲地中海上的島國塞浦路斯和馬耳他采取這種方式。日本媒體認為,看重當地資源的中國與非洲之間政府要人頻繁往來,外交活動十分活躍,“在當地日本的存在感與中國根本無法相比”。
日本福山副外相說明,有10個國家用駐華使館代理對日外交事務,但反過來利用駐日使館代理中國業務的,“一國也沒有”。福山認為,這是中日兩國國際影響力差異的表現。
隨著中國的崛起,讚美聲有之,警惕聲有之,關於中國的不和諧論調此起彼伏,中美兩國的“G2”被當成了“中美共治”,把中國當成新生的具有攻擊性的極權國家。這種論調不僅不利於中國的發展和對外關係和諧,也有損和諧世界和穩定國際關係的建設。
中國2009年國防預算為人民幣4806億元,約等於700億美元。2010年國防預算為5321.15億元,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加371.16億元,增長7.5%,增幅22年來首次降至個位數,僅為2009年增幅的一半。